• 傳承戲曲,先要走近戲曲

      “京劇被稱為‘國粹’,它在發展過程中借鑒了其他劇種的優點和長處,其中包括河北梆子。大家知道中國第一部電影是什么嗎?是由京劇大師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7月14日,一堂別開生面的藝術課——“國家京劇院一團戲曲藝...
      2023-07-19
    • 讓歷史“動”起來、“活”起來用數字技術弘揚傳統文化

      央視網消息:在陜西西安,當地文化業態利用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古籍文物、城墻等保護和修復當中,使得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得到傳承弘揚,而且還讓歷史“動”起來、“活”起來。這些沉浸式數字消費產品,讓觀眾更直觀地體驗和感受到...
      2023-07-18
    • 云南玉溪活化文物與非遺 打造舞臺劇《花腰竹女》

      ?16日,大型舞臺劇《花腰竹女》在云南省玉溪市聶耳大劇院進行匯報審查演出。該劇通過一段凄美愛情故事串聯起古滇文化、花腰傣文化,活化青銅器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預計今年9月正式公開演出。
      2023-07-18
    • 中國為世界遺產可持續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1986年,中國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截至目前,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6處,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2023-07-17
    • 文物考古專家聚首山東濟南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研究新思路

      “山東積極參加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經過幾十年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已經建立起中國史前文化格局中最為系統和完善的文化框架。”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波在現場重點介紹了海岱地區大汶口、龍山、岳石等文...
      2023-07-17
    • 在沉睡的千年古器中看到最早的“中國”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何尊,它來自西周早期,尊內底部鑄有122字的銘文,其中‘宅茲中國’就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廳內,懸在空中的“中國”古體字下,玻璃展柜...
      2023-07-14
    • 中國水下考古“多點開花” 南北方專家聚魯共話前沿技術

      中國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周春水在現場介紹了物探技術在甲午沉艦遺址水下考古中的應用。他說,沉艦水下考古工作面臨水下環境復雜、能見度低、泥質深硬等難點,物探技術的使用為準確評估沉艦殘損狀況、...
      2023-07-14
    • 陜西城固:千年非遺“花開”指尖“綻放”海外

      記者走進城固縣架花縣級傳承基地看到,上百幅非遺架花作品圖案精美、形態各異,煥發勃勃生機。從小巧的手帕到全套的床上用品,從連衣裙到布藝擺件,都繡著寓意吉祥的架花圖案,有的淡雅素凈似水墨畫,有的色澤鮮亮圖案精美似油...
      2023-07-13
    • 給城市工業遺產存個“活期”

      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許多城市正經歷著局部區域功能調整,由此產生諸多體量較大的空置建筑與土地。這些工業遺產的歷史價值已被認知,要尋覓合適的永久再生規劃,須慎之又慎。但若長期失能,則很可能就此破敗荒蕪。
      2023-07-13
    • “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十五年:在保護與活化中傳承

      “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十五年:在保護與活化中傳承

      2008年7月7日,“福建土樓”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包括龍巖市永定區的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及衍香樓、振福樓,漳州市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及懷遠樓、和貴樓,華安縣的大地土樓群。
      2023-07-12
    • 浙江溫州龍港非遺傳承人帶“中國漆器”至泰國 促文明交流

      浙江溫州龍港非遺傳承人帶“中國漆器”至泰國 促文明交流

      近日,“2023一帶一路東盟工商領袖峰會”在泰國曼谷成功舉辦。會上,浙江溫州龍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夾纻漆器”傳承人、溫州夾纻漆器博物館館長何必闊帶去了“中國漆器”,為促進中泰兩國文明間交流貢獻文化力量。
      2023-07-12
    • 良渚申遺成功四周年:讓文化越過“圍墻”

      良渚申遺成功四周年:讓文化越過“圍墻”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之一,良渚古城遺址也正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讓文化越過公園“圍墻”,在大遺址保護、利用、傳承之路上探索出新。
      2023-07-11
    • 長江口二號古船出水文物首次公開展出

      長江口二號古船是目前中國國內水下考古發現體量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木帆船。古船的發現,是近代上海作為東亞乃至世界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實物見證;古船的整體打撈出水,為世界水下考古貢獻了中國技術、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2023-07-11
    • 苗繡彰顯鄉村文化魅力

      苗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被稱為穿在身上的“無字史書”,是苗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在發展過程中有其獨特的發展脈絡和價值體系。苗繡圖案紋樣承載著各支系苗族的文化和信仰,蘊含著巨大的精神能量。
      2023-07-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