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走進生活的模樣 非遺傳統生活方式的恢復和重建

      隨著國人文化素質和審美情趣的不斷提升,人們更加期待在旅行過程中獲得多元化、個性化的旅游產品,也更加看重旅游體驗。
      2019-10-13
    • 陜西深挖非遺文化寶藏助力脫貧攻堅

      陜西深挖非遺文化寶藏助力脫貧攻堅

      在脫貧攻堅中,陜西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要抓手,盤活腰鼓、皮影和竹編等傳統文化資源,不僅推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還拉動了當地就業,帶動了百姓致富。
      2019-10-09
    • 推動非遺在新時代的新機遇中落地生根

      9月22日至9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主辦,寧夏藝術職業學院承辦的2019年度第三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在寧夏銀川舉行。119名來自西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
      2019-10-08
    •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吳元新:一抹元新藍 非遺代代傳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吳元新:一抹元新藍 非遺代代傳

      “讓優質文藝飛入尋常百姓家”,《藝術公益大講堂》由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聯合各全國文藝家協會、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和光明網制作推出,旨在凝聚文藝名家共同開展優質藝術資源共享、知識普及和藝術教育,創新傳播內容和傳...
      2019-10-02
    • 社區參與的遺產保護更持久

      1985年中國加入世界遺產公約。1987年北京故宮、長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猿人遺址、泰山等6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開始了中國世界遺產保護的歷程。32年來,中國已經從一個世界遺產保護的初學者,成長為世界遺產保...
      2019-10-02
    • 6個角度尋找中國旅游的獨特基因和密碼

      6個角度尋找中國旅游的獨特基因和密碼

      自古以來,人類總是保持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渴望走出自己熟悉的空間:在高山大河間跋山涉水,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上乘風破浪,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縱馬馳騁……從陸地的此端走向彼端,從大洋的此岸前往彼岸。
      2019-09-30
    • 上海靜安區建筑文化遺產概覽

      上海靜安區建筑文化遺產概覽

      蘊含故事的老房子,如同一篇篇“物化的史詩”,是不可取代的文化遺產。她們是城市的人文血脈,更是城市氣質的具象體現。中心城區靜安,擁有多處體現古典主義、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主義等風格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營造出...
      2019-09-29
    • 廣西非遺保護成果斐然 傳承體系完善 創新成效顯著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壯鄉兒女接續奮斗、砥礪前行,八桂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老、少、邊、山、窮”的廣西,逐步從貧困落后走向繁榮振興,從偏遠封閉走向開放前沿,從溫飽不足走向全面小康,與全國...
      2019-09-28
    • 厚重歷史+悠揚琴音 閔行博物館新館或成新網紅

      位于閔行文化公園西南角的閔行博物館新館今天正式開館迎客。博物館建筑面積15000余平方米,共三層,圍繞“與城市文化融合、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建設而成,外部建筑線條簡潔明朗,恰與毗鄰的上海海派藝術館、寶龍美術館共同構成...
      2019-09-27
    • 文旅融合 濟公故居“旅游直營店”開業

      文旅融合 濟公故居“旅游直營店”開業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 ”,伴隨著濟公的表演秀,9月25日上午,濟公故居“旅游直營店”正式開業,柜臺上精美的文創品吸引了一批批客人。
      2019-09-27
    • 非遺傳承人吳百鎖:不讓絳州木版年畫技藝“失傳”

      非遺傳承人吳百鎖:不讓絳州木版年畫技藝“失傳”

      18歲那年,山西絳州木版年畫傳承人吳百鎖第一次接觸絳州木版年畫,便被它古樸的線條和厚重的色彩所吸引。此后45年間,他一直專注于收集、整理、傳承、研究和制作絳州木版年畫。“這幾十年,我就只做了這一件事。”吳百鎖說。
      2019-09-26
    • 2018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表彰發布會在京舉行 十大優秀實踐案例揭曉

      2018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表彰發布會在京舉行 十大優秀實踐案例揭曉

      活動現場,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清華附中永豐學校(小學部)舉辦了一場棉花創意作品展,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吸引了不少嘉賓駐足欣賞。此次展示所展出作品涉及紡、織、染、縫、繡等一系列手作,是小學生們在“‘二十...
      2019-09-25
    • 青海出臺七項措施推動非遺傳承發展

      記者23日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該省出臺《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將從規范非遺保護管理工作、壯大非遺傳承人隊伍以及促進非遺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等7個方面推動非遺傳承發展。
      2019-09-24
    •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盡管關于農業歷史、農業生態、鄉村文化等研究已持續多年,但系統性的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與保護工作,始自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起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倡議。
      2019-09-2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