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首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中的首個論壇——國際制片人論壇在三亞拉開帷幕。論壇以“開放交流合作共贏 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為主題,中國制片人協會理事成員、國際知名制片人、電影公司負責人等齊聚一堂,就中國電影未來發展、開放合作等問題展開討論。
談到創辦國際制片人論壇的思路,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國電影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更是面向全球開放的市場。因此,中國電影人應更具國際視野,積極同國內外的電影人合作。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開放,將深入推動電影資本的跨國合作。
電影水平是國家文化實力的一個側面。通過各種藝術手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塑造好中國形象,從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每個中國電影人亟待思考的課題。
從片子形成到片子上映,制片人始終是全片生產核心,直接關系整部影片的品質。因此,要生產高水準的電影作品,帶動整個電影行業的水平提升,制片人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理事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明振江表示:“制片人是電影的第一責任人,當下市場急需一批精藝術、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具備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擁有寬廣胸懷和博大情懷的制片人。”
今年,中國電影票房有望突破600億元,這個成績與優秀的電影人密不可分。然而還應看到,中國電影目前的海外輸出能力還落后于亞、歐很多國家,未來10年,是中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關鍵期。博納影業總裁及創始人于冬說,中國元素、中國故事走出去的過程中,了解國際合作規則的制片人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影在全球電影格局中探索出了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和特色。電影藝術和產業的發展,既離不開對自身特色文化的挖掘,也離不開放眼世界、對各方經驗的吸收。
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說,2003年,上海電影集團提出“開放逼改革,合作促發展”的十字方針。多年來,上影始終將堅持中國文化自信、堅持中國電影自信放在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上影的發展實踐證明,開放合作對于電影產業,尤其是繁榮中國電影產業來講至關重要。
中國電影產業在合拍片中受益。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總經理苗曉天在論壇中指出,合拍電影不僅在國內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在中國電影走出去方面也做出巨大貢獻。發展至今,合拍片已經不僅僅是出于融資的需求,更多是為了跟發達國家、優秀電影人合作,共同制作精品電影。
與會嘉賓表示,應積極同國外有經驗的電影人合作,推動電影資本跨國合作,產出更多具有全球視野和關注度的優秀電影作品。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俞劍紅認為,應加強電影教育國際化,促進電影理念和電影資源的交流。同時,搭建更多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和前沿的技術平臺;成立合資制片公司,推動建設跟國際接軌的2.0版本電影產業園。
國際制片人論壇的成功舉辦,是首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探尋差異化模式、打造特色品牌的有效嘗試。據悉,電影節力求通過舉辦多場主題論壇,集聚各地區電影藝術家、制作機構的智慧與力量,推動中國電影發展。
電影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從誕生到成熟,每個電影節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特定位。為豐富完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內涵,助力海南電影工業的發展,本屆電影節舉辦了國際電影節主席論壇,邀請各大國際電影節及電影市場主席匯聚三亞,從不同層面、不同維度共同探討電影節的意義、發展與特性,分享各自的電影節工作經驗。
此外,來自RBAC亞太電影研究院、澳大利亞國家廣播與電影學院等國內外電影高校和電影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也將在國際電影教育論壇中分享電影教育經驗,為影視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好思路。
文化法治與產業保障圓桌會匯集了來自英國、法國、韓國等眾多國家相關領域的學者,就電影產業的版權保護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國際貿易制度,以及明星片酬的稅收法律制度等方面展開討論。
據悉,本屆電影節還將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目的,在各個參與電影節制片人論壇的國家中,成立中國電影文化交流中心,展示和提供中國影視作品以及影視技術的輸出合作。(崔佳遇)
原標題:多個論壇相繼舉辦 中外人士廣泛交流 提升影片品質 促進產業發展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