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黑龍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辦,中國改革報社承辦的“改革開放40年,振興東北看龍江”主題活動在大慶市拉開序幕。30家國家級重點新聞媒體及商業門戶網站記者、編輯走進大慶市縣(區)、大慶油田、大慶石化。聚焦大慶,了解大慶……為期5天,30多位記者、編輯收獲滿滿,感知到大慶是一座功勛之城、魅力之城。
活動期間,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社、工人日報、國際在線、中國網、央視網、海外網等30多家國家重點新聞媒體采訪團隊走進牛棚羊圈、到田間地頭、果蔬大棚、入石油開采場地、化工園區廠礦、生產組裝車間……真實記錄了大慶市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留下的堅實腳印,見證了大慶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奮力轉型發展的決心和方向。此行媒體紛紛點贊大慶爭當轉型發展“排頭兵”建設美麗“新大慶”的良好勢頭。
牢記使命 砥礪前行
身在大慶學大慶,鐵人身邊做鐵人。大慶,因油而興,因油而生,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大慶人在創業創新道路上砥礪前行,從未止步。而今的大慶,已經建成“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國溫泉之鄉”,是一座宜居宜業之城。
8月7日8時,“改革開放40年振興東北看龍江”主題活動新聞媒體采訪團一行30多人乘坐大巴車前往大慶汽車城旅游小鎮,透過車窗遠遠就被一片巨大涂鴉樓群吸引住了。據介紹,大慶汽車旅游小鎮(原項目名稱為大慶汽車城),這里不僅是汽車城,又融入了旅游觀光、休閑采摘等新的元素,即將打造成高端汽車旅游綜合體。記者項目現場親歷到,整體項目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了解到,該項目是黑龍江省、大慶市的重點項目,從規模及功能上看可謂 “大手筆”,從運營形勢看真是“大文章”。據介紹,該項目規劃用地面積156萬平米,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總投資21億元。目前項目總體工程已經完成95%,新車交易大廳、二手車交易大廳已經于今年3月20日投入運營,已有31家4S店、48個汽車品牌集體入駐,平均每天交易新車二手車40臺左右;一站式服務大廳今年4月28日投入使用,目前每天辦理業務1300多人次;汽修汽配、汽車公寓等工程正在施工,預計本月完工。據介紹,該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東北乃至蒙東地區單體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樣式最新的多功能汽車商業綜合體和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此行媒體高度關注大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創業成果。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轄區有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哈醫大大慶校區等高校3所。大企業大項目在此爭奇斗艷,沃爾沃整車制造、華為云計算數據中心、佳昌晶能、廣利達電氣、宏偉化工園區等重點產業項目。據介紹,大慶高新區上半年“油頭化尾”項目,已有昊慶50萬噸硫酸鉀、550萬噸重油催化熱裂解、聯誼95萬噸聚烯烴、華科20萬噸C5C9綜合利用、煉化30萬噸烷基化等8個項目開復工,總投資高達130.4億元……“油頭化尾”、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業態蓬勃發展。
7日下午13時,新聞媒體采訪團來到位于紅崗區晨曦林地,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荷塘花草爭艷……是當地居民休閑、娛樂、健身之所。據介紹,10幾年前這里曾是偌大一片沼澤地、鹽堿地,荒蕪一片,寸草不生,更不用說植樹栽花了。而今的景象,歸功于大慶油田第四采油廠堅持節約型綠色發展,將廢棄垃圾通過掩埋改良土壤后,逐漸栽樹、栽花、人工荷塘。現已成為大慶優美環境之典范。
荷花綠油香
在紅崗區大慶九環石油機械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是專門為油田生產抽油管的企業,員工300余人,其產品遠銷國內外大油田,年產值2億多元人民幣。據介紹,鐵人園區天然氣園一期2018年—2020年,啟動1.63平方公里土地開發,推進簽約項目建成投產,匯集天然氣產業及配套項目;二期2020年—2028年,基本建成天然氣生產加工、儲備、物流三大功能分區。該天然氣園全部建成后,入駐企業將達到20家,預計年可實現產值100億元、利稅30億元,安置就業3000余人。
在大同區,采訪團走進田間地頭,進入芹菜、桔梗、網紋瓜、甜菜標準化種植基地,以及黑龍江現代農業科技園、元寶楓產業等項目。據介紹,今年該區將全面構建綜合服務體系,突出大數據、質檢中心、信息追溯等10項功能,建成現代農業綜合性服務平臺;構建市場流通體系,打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全年力爭實現市場交易量18萬噸;構建科技支撐體系,繼續深化與省、市高校合作,力爭科技成果轉化利用率達到60%;構建利益聯結體系,促進農業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同時了解到這個農業區不僅農產多元,且工業發展迅猛,1—7月份該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134234萬元,實現增加值34443萬元,同比增長37.5%和39.8%。
8日8時許,在肇源縣大廣園區鯰魚溝實業、德倫堡啤酒現場發現機器轟鳴,工人忙碌,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采訪團人人腦海,品啤酒、聞米香、看百果園……據介紹,截至目前,該縣有機認證企業達10家,有機農產品認證數量46個,有機種植、養殖基地則由最初的10個發展到現在的21個。在有機認證作物面積上,目前該縣達到4744.44公頃,有機禽畜養殖面積2000公頃,有機水產養殖面積3981公頃。今年上半年,該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9.8億元,同比增長10.1%。固定資產投資額實現8.2億元,同比增長34.9%,財政總收入3.1億元,同比增長3.7%,肇源縣正在向農業大縣轉為農業強縣的目標大踏步邁進。
8日下午1時,采訪團成員頭頂烈日來到肇州縣境內的黑龍江中升牧業有限公司,不顧炎熱,穿上消毒服裝,戴上鞋套直奔羊舍,去拜見那久違的“阿骨羊”。在肇州經濟開發區了解到,入駐天津中升、江蘇雨潤、廣東百森、中農興和、新希望六、一口豬等企業75家,建成投產企業4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5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百森、興和、格林赫思),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其中國家級2家(興和、老街基),省級8家,市級10家。2018年上半年,肇州經開區規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9.08億元,同比增長10%,工業增加值實現5.38億元,同比增長21%,提供就業崗位4500個。
9日上午8時,采訪團一行出發前往大慶油田,在鐵人學院了解到,該院是全國17家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中惟一一家國企培訓機構。其成立具有濃郁的“工”字號特色,其目標更是瞄準造就一支“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隊伍,著力構建“大慶精神+文化傳播+人才培育+知識共享+品牌塑造+智庫研究”的總體格局,努力打造黨員教育和精神教育的示范基地、高級工匠的成長搖籃、創新發展的交流平臺、職業素養的錘煉熔爐、隊伍建設的研究智庫。
在華誼電氣、中油電能了解到,企業通過深化改革,自從擴大經營自主權,運營機制“活”了,市場機遇“多”了,發展底氣“足”了,企業真正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9日下午,媒體采訪團一行30多人參觀了油立方、大慶城市規劃展示館、龍鳳濕地,紛紛點贊大慶:真美,最棒!
新時代新作為 全面振興做排頭
大慶的轉型發展全面振興,黨中央親切關懷,黑龍江省委寄予厚望。兩年來,大慶市牢記殷切囑托、勇擔發展使命,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開出的“關鍵藥方”和省委對大慶的新要求,確立了“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大慶”的奮斗目標,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頭五尾”,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堅持能源穩市、工業強市、油化興市,全力做好“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文章,推動“油頭化尾”上升為省級戰略,多元化打通“油頭”路徑、多鏈條延長“化尾”途徑,持續鞏固油化經濟“壓艙石”地位。
魅力大慶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產業項目建設為核心抓手,發展化工、汽車等5個千億級和食品、新能源等5個超五百億級“雁陣式”產業板塊,初步搭建起支撐轉型發展的“四梁八柱”。推出8個方面、27條“真金白銀”政策措施,助力沃爾沃等骨干企業上產增型,扶持福瑞邦、伊品等成長企業擴能升級。 催生經濟發展內生動能,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牽動,切實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構建優質糧食、安全牧業、綠色果蔬、特色水產“四位一體”發展格局。瞄準前沿市場,做好“新字號”文章,引進建設宏福現代農業小鎮、農科城等三產融合項目,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經濟等產業,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
不斷拓展對外開放合作空間領域,綜保區申建提速,沃爾沃S90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市進出口貿易總額實現83.5億美元、增長48.5%。對內鞏固融合發展勢頭,與惠州市達成7個方面協議;深化地企合作,成立中石油集團電能公司;拓展市校合作,與52家高校院所建立協作機制。
全面落實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完成《大慶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方案》,2017年全市39個項目爭取到中央預算內財政資金5.04億元。通過招商引資做大增量,2017年引進項目334個,到位資金320.6億元、增長15.6%。通過改造資產盤活存量,實施規上工業增量提質三年行動計劃,2017年85戶企業晉升規上、凈增規上工業企業56戶。
全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制定出臺《關于推進全民創業的意見》,投入專項扶持資金13.2億元,減免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稅費2.3億元。加快建設智能制造孵化器,全市孵化器發展到32家、在孵企業1774家,新注冊科技型企業1306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42家,科技成果轉化落地118項,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75件、居全省第2位,躋身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行列。近兩年市場主體年均增長29%以上,僅2017年就新增近4萬戶。
促進民生事業普惠均衡發展。堅持經濟遇冷不冷民心、財政再難不難百姓,近兩年每年市級財政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超過7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6%增長。城鎮新就業4.63萬人;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達標率100%;32家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組建醫聯體28個,成為全省唯一健康城市試點;各類養老機構發展到112家、床位突破1萬張;居民大病保險提標擴面,覆蓋150余萬人。
大慶市堅持把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作為長期性戰略任務,一手抓城市硬件環境增強承載能力,一手抓發展軟環境提升服務功能,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城市。
打造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率先在黑龍江省內實行黃標車“黃改綠”,266個河湖實現河長制全覆蓋,認真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10項全省共性問題整改扎實推進;更新老舊供熱管網41公里,維修改造城市道路30余條,100個示范村整體面貌有效改善,再次獲評國家衛生城市。
打造利企惠企的營商環境。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壓縮到123項、中介服務事項減少到88項,完成國家“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試點,審批提速64.2%,超20%的事項全程網上辦理,降低企業用電用氣費用1.85億元、為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微企業減稅7000多萬元,政務服務辦事便捷度被省政府評為A級。
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680.5億元,增速由2015年的-2.3%、2016年的1.7%提高到2.8%。其中,地方經濟增長6%,財政收入增長22%、公共預算收入創近三年最高,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
凝聚改革共識 擘畫發展方位
大慶,為實現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建設 “新大慶”實施“三級跳”戰略目標。到2020年,經濟增速在“十三五”末實現與全省同速,地區生產總值在結構調整優化中突破3500億元、力爭重返4000億元規模,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位居全國資源型城市前列。非公經濟比重達到48%。企業創辦、國企改革、金融征信、民生服務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建成區發展能級、城市內在品質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生態環境、居住環境、社會環境更加優良。建成全市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2010年翻一番,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魅力大慶
到2025年,資源要素全面激活,發展方式顯著轉變,構建起強力支撐可持續發展的多元產業體系,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非公經濟比重達到55%,推動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城市區域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多樣性進一步增強。社會事業和民生質量東北地區領先,城市綜合實力進入全國資源型城市前列。
到2030年,體制機制充滿活力,發展外向度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跨入國內8000億元“城市俱樂部”,非公經濟比重達到60%。城市綜合承載力、包容度和美譽度國內一流,綠色福利、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兩番,實現轉型發展全面振興。
大慶,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頭五尾”、實現“五個要發展”,以能源產業為支撐,堅持能源穩市、油化興市、工業強市,突出一產抓特色、二產抓提升、三產抓拓展,構建多元產業體系,加快發展和培育5個千億級、5個超五百億級的“雁陣式”產業板塊。
穩定油氣板塊,構建“穩油增氣”新格局。到2020年油氣產量當量保持在4000萬噸以上。做強“油頭化尾”板塊,到2022年,全市煉油加工能力提高到2120萬噸,乙烯產量達到17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400億元;到2025年,銷售收入突破2000億元,建成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東北地區重要的乙烯和芳烴生產基地、世界最大的油田化學品生產基地。
做大汽車板塊,到2020年,汽車產量達到15萬輛;到2025年達到20萬輛,其中新能源和混動汽車產量突破10萬輛,汽車全產業鏈銷售收入超2000億元,建成世界知名的汽車生產基地和中國北方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
扶持電子信息板塊,到2025年,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成為新的戰略增長引擎。升級中高端食品板塊,到2020年,培育中國馳名商標、省級著名商標10個以上;到2025年,食品產業實現銷售收入600億元。
魅力大慶
打造新能源板塊,到2020年,新能源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力爭到2025年,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
推進新材料板塊,到2020年,培育一批全國領先的龍頭企業;2025年,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達到600億元,建成全國知名的新材料研發基地、國際一流的新材料生產基地。
提升現代農業板塊,到2020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00億斤以上,現代農業銷售收入實現500億元;到2025年,現代農業銷售收入突破800億元,建成全國先進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
做優現代服務業板塊,到2020年,建成引領黑龍江西部服務業發展的區域中心;到2025年,現代服務業銷售收入超過4000億元,打造東北地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培育新經濟板塊,到2020年,細分行業實現嫁接全球價值鏈、創新鏈高端,新經濟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力爭到2025年,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建成輻射東北的信息經濟示范區。
大慶人,鐵人的傳承者,在爭當“排頭兵”,建設“新大慶”的征程中,擼起袖子、甩開雙臂,揮灑汗水和艱辛砥礪前行在創業創新的道路上。我們堅信,指日可待,大慶將以嶄新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張玲 魏莎)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