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按照雙鴨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個圍繞”和饒河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三個堅持”發展要求,確立了全縣的經濟發展思路。目前,饒河縣以食用菌、中草藥、東北黑蜂等林下生態經濟為基礎,利用涉農整合資金,積極打造“三色”產業,讓群眾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鼓起“錢袋子”。
擴大食用菌生產 打造“黑色”木耳產業
食用菌是饒河縣的特產之一,隨著扶貧助農政策的傾斜,2019年饒河縣已利用涉農整合資金285萬元建設了40棟食用菌大棚,用于栽植吊袋木耳。
這些食用菌大棚有10棟分布在五林洞鎮西南岔村,有30棟分布在小佳河鎮杏樹村,項目達產后,每棟大棚春秋兩季可產5.12萬袋,40棟可實現年產黑木耳204.8萬袋,吊袋木耳產量高,每袋木耳產干木耳0.1斤,共計10.24萬公斤。每袋木耳綜合成本2.36元,每公斤木耳售價55元。項目區年總產值563.2萬元,年成本為488萬元,純利潤為79.2萬元。
該項目實施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種植區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項目輻射周邊縣鄉,為更多的食用菌大棚吊袋木耳栽培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增加當地農民單位面積收益,增加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機會,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必要條件。
推進道地藥材種植 打造“綠色”中草藥產業
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2020年饒河縣利用涉農整合資金545萬元建設了西林子鄉西林子村中草藥晾曬倉儲和大佳河鄉中草藥飲片加工廠項目。
西林子鄉西林子村中草藥晾曬倉儲項目設計年加工中草藥500噸,銷售價格以每公斤4元計算,年銷售收入預計200萬元;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聯結機制,引導貧困戶4戶,帶動貧困人口8人;提供近30個就業崗位,使社會富余勞動力得到合理安置。
大佳河鄉中草藥飲片加工廠建設項目建成后,將項目整體租賃給饒河縣盛藤中草藥種植合作社經營,將帶動貧困戶27戶42人,預計收益21萬元,帶動貧困人口增加收入0.84萬元。提供就業崗位,促進社會富余勞動力得到合理安置。為饒河縣中草藥加工產業化項目服務,進而帶動地方經濟,促進饒河縣扶貧事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壯大東北黑蜂養殖 打造“金色”蜂產品產業
東北黑蜂是饒河縣的另一大特色生態資源,2020年饒河縣計劃投入約2890萬元扶貧資金實施“東北黑蜂產業基地”項目,專門用于開展黑蜂研究、養殖技術創新與推廣、蜜源植物栽植、蜂種培育、蜂產品加工研發、蜂產品檢測體系建設等。
黑蜂項目不僅能逐步增加蜂農收入,帶動黑蜂體驗式旅游產業,還能扶持饒河縣域蜂箱制造企業、蜂蜜加工企業、標準化智能養蜂合作社,帶動相關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形成東北黑蜂產業發展鏈條。
饒河縣為保障項目順利推進與實施,已經成立了項目推進領導小組,并對山東、吉林和黑龍江等相關產業基地進行了調研。黑蜂項目兼具技術深度與廣度,主要功能包括蜂王繁育、蜂群擴繁、品種提純復壯、黑蜂病害研究與防控、黑蜂養殖技術研究、東北黑蜂蜂蜜品質分析與改良、蜜蜂飼料研究、蜂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黑蜂冬儲技術與應用、蜜源植物研究與推廣、東北黑蜂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以及東北黑蜂百年文化展示、宣傳和科普旅游等方面。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始選址和規劃設計實施,相關合作技術合作協議已經簽署,與企業或合作社建立了業務合作聯系,與貧困戶簽署了黑蜂代養與冬季代儲協議。
隨著“三色”扶貧項目的穩步推進,座座食用菌大棚、中草藥廠房建起,養蜂基地規模不斷壯大,饒河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隨之提升。未來,饒河縣致力于將食用菌、中草藥、黑蜂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為穩定脫貧持續助力。(記者 高偉 通訊員 唐蒙)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