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城市之間的競爭已從過去簡單的GDP、人口、城市規模等指標的比對,轉為多層次、多維度的綜合指標考核。自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數字中國,數字經濟開始成為各大城市博弈的新舞臺,是衡量城市發展潛力的參考指標之一。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沒有哪座城市甘愿落于下風。縱觀全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脈絡,曾經以資源享譽全國、歷史底蘊深厚而名聲在外的山西,如今勵志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趕超者。以數字化推動智能化、以智能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促進新發展,成為山西經濟發展的“不二法門”。
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數字中國’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對城市來說,過去的競爭主要是GDP總量的競爭,但在新階段,單純的靠資源投入已經很難衡量一座城市的未來競爭力。”省社科院的周潔告訴記者,數字經濟概念的引入,賦予了GDP新的含義,即Gross Digital Product,直譯為數字經濟產值,已然成為用來衡量城市發展潛力的參考指標。
將視野放遠,如今,全國各大城市都在搶占數字經濟藍海。
縱觀一線城市,上海明確提出建設中國國際戰略數據儲備中心、亞太地區主要數據交易市場和全球“數據經濟”樞紐城市;廣州加快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打造“三大國際樞紐”;深圳對標全球最高標準,到2022年要建成世界顯示之都、國際軟件名城和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區。
此外,不久前第一財經與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主要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杭州超越四座一線城市,在數字基礎設施指數、數字商業指數以及數字政務服務指數三項上位列第一,已是名副其實的“數字經濟第一城”。
與此同時,與杭州同為副省級城市的內陸城市成都,也針對數字經濟不斷發力。去年3月,成都發布《成都市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指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數字經濟生態體系,重點領域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成為國內領先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不難看出,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超過31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4.8%。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能,各省都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來積極推動。因此,山西必須找準著力點,推動數字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全面立體構建數字經濟發展體系
去年8月18日,華為山西(呂梁)大數據中心揭牌,這一省級重點項目建成投用后,年產值將達到5個億。
伴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異軍突起,成為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甚至成為影響全球競爭格局的核心力量。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由之路和戰略抉擇。今年,我省明確提出了實施數字經濟發展工程,建設網絡強省,努力把數字經濟打造成為我省經濟增長新引擎。
省工信廳副廳長馬運俠介紹說,我省將把實施大數據戰略、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智慧山西作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來,全省網絡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多項關鍵指標處于全國前列;核心數字產業呈現積極發展態勢,產業領域投資活躍;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加速,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馬運俠表示。
為把握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和難得機遇期,我省將圍繞“網、智、數、器、芯”五大領域,提升網絡設施能力,推進經濟社會智能化轉型,培育壯大新興數字產業,提升電子信息產品制造能力,支持半導體高端核心產業快速發展,全面立體地構建數字經濟發展體系。
我省設定了兩個時間節點的目標。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基礎進一步筑實,實現數字經濟規模突破5000億元等目標。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邁入快速擴展期,實現全民數字素養明顯提升,數字經濟規模達到8000億元等目標。
打造全國領先的產業集群和集聚區
實施大數據戰略,發展數字經濟,是我省轉型發展的重大舉措。
截至目前,全省在用數據中心33個,在建數據中心22個,百度云計算中心(一期)全部建成投運,在用服務器規模12萬臺,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數據中心之一。省級政務云平臺建成上線,41個部門170余個信息系統遷入平臺,政務信息化建設運營模式實現重大變革,相關標準化工作全國領先。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不斷深化,已有15戶企業入選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上云”全面啟動,云服務企業達到22家。
各市數字經濟也迅速崛起。陽泉編制完成新型智慧城市及智能物聯網應用基地建設規劃(2019-2023年);朔州依托聯通公司云數據中心,建成了全省第一個政務云平臺;長治引進阿里巴巴“飛天系統”,與中國電信共同出資3000萬元啟動工業互聯網建設。太原市綜改示范區是我省大數據產業的重要支點,全省1/4數據中心、60%以上大數據領域企業以及40%重點推進項目將落地在太原。
未來,我省將打造全國領先的半導體產業集群。圍繞5G等關鍵應用,重點支持太原碳化硅、氮化鎵第三代半導體、紅外探測芯片等光電半導體產業發展,提升核心關鍵技術和工藝水平,打造高純半導體材料、芯片等全產業鏈產品體系。
依托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建設國家級網絡安全產業基地,培育網絡安全服務集群、生物識別產業集群、工業信息安全產業集群。依托云時代、中電科33所等骨干企業,聚焦云服務與數據安全、特色生物識別等領域,構建網絡安全產業生態體系。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網絡安全骨干企業,建設成為中部領先、全國重要的網絡安全產業基地。
在打造太原通用計算設備產業集群方面,引進培育龍芯中科(太原)、國科晉云、山西百信等重點企業,加大各領域示范應用力度,培育構建中央處理器(CPU)、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為一體的產業鏈條。
相關鏈接:
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也稱智能經濟,是工業4.0或后工業經濟的本質特征。數字經濟通過不斷升級的網絡基礎設施與智能機等信息工具,推動人類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形態轉化,可以極大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得益于數字經濟提供的歷史機遇,我國在許多領域實現了超越性發展。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