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毛戈平八年鏖戰、三次沖擊A股未果后轉戰港股終獲成功,上市首日股價便大漲76.51%,截至2025年7月24日收盤價達101.5港元,市值近500億港元。這一標志性事件仿佛為美妝行業打開了資本市場的新大門,一場IPO大潮隨之來襲。
2025年3月,谷雨啟動A股上市輔導;5月,林清軒、東方妍美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6月,穎通成功掛牌,摘得港交所“中國香水第一股”桂冠。而在6月27日,植物醫生也傳出喜訊,深交所官網披露其主板IPO申請正式獲受理,加入了這場國貨美妝的資本化競速賽。
圖源植物醫生招股書
三十載深耕路:從商超門店到行業標桿
植物醫生的資本化之路早有規劃。據《化妝品報》2023年消息,創始人兼董事長解勇在2020年接受專訪時便表示:“植物醫生一直跟資本保持溝通,上市的時間點大概在三年后。”2023年7月,植物醫生正式啟動A股IPO輔導,2025年6月完成輔導備案,如今終于迎來深交所受理的關鍵進展,這一路徑與解勇當年的規劃高度契合,彰顯出其出眾的市場眼光與穩健的商業運營能力。
回溯植物醫生的成長歷程,其發展軌跡清晰可見。1994年,解勇創立了北京植物醫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當時名為北京明弘科貿有限責任公司),開啟了在美妝行業的探索。2004年,公司在北京國展家樂福超市開設首家獨立門店,隨后緊跟大商超的擴張步伐,快速在全國重點城市鋪開市場,完成了初步的渠道積累。
2014年,為彌補產品研發短板,植物醫生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達成深度合作,成立“植物醫生研發中心”,并以“高山植物,純凈美肌”為品牌定位,正式確立“植物醫生”品牌,完成了從渠道驅動到“渠道+研發”雙輪驅動的轉型。
經過三十年的深耕,植物醫生已構建起完善的產品矩陣與渠道網絡。截至2024年,公司擁有15個產品系列,涵蓋“石斛蘭緊致淡紋”“積雪草舒緩特護”“紫靈芝多效駐顏”等多個高山植物系列,覆蓋水乳膏霜、精華及精華油、面膜等多種品類。在門店策略上,采用“直營+經銷”相結合的模式,截至2024年末,門店總量高達4328家。
憑借這樣的積累,植物醫生在行業內屢獲認可。2022年和2023年,公司連續兩年蟬聯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布的“生活服務業連鎖企業TOP100”名單中美容美體業第二名,并獲得Euromonitor頒發的“全球領先的單品牌護膚品專賣店”認證。據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報告,按2024年度全渠道零售額計算,植物醫生在中國單品牌化妝品店中排名第一。
業績與挑戰并存:直營與經銷的平衡術
從業績表現來看,植物醫生在報告期(2022年至2024年)內保持了穩定增長。營收方面,分別實現21.17億元、21.50億元和21.55億元,同比增長1.6%、0.22%;凈利潤分別為1.58億元、2.3億元、2.43億元,同比增長45.35%、5.8%,持續盈利能力得到驗證。
在銷售模式上,植物醫生以經銷模式為主、直營模式為輔。報告期內,經銷模式在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分別為64.63%、63.82%和63.37%。以2024年為例,公司通過經銷、直營模式運營的線下門店分別貢獻11.1億元和5.27億元,經銷、直營模式下的授權專賣店及經銷電商平臺分別貢獻約2.56億元和2.63億元。這種以經銷為主的模式有利于企業實現輕資產擴張,但也帶來了毛利率方面的挑戰。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植物醫生經銷商毛利率為47.12%、52.81%、51.81%,直營毛利率為70.02%、73.62%、71.16%,直營模式毛利率顯著高于經銷模式。2024年,植物醫生綜合毛利率為58.9%,而同業中的珀萊雅為71.41%,貝泰妮和丸美生物更超過了73%,這三家上市公司的收入結構主要以直營模式為主。對此,植物醫生方面也坦言:“鑒于經銷模式的特性,公司需要為經銷商預留出一定的利潤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毛利率低于直營模式。”目前,公司已開始對經銷授權專賣店數量進行優化,以平衡規模與效益。
圖源植物醫生招股書
研發筑根基:“一個中心、五大基地”的科研布局
在美妝行業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研發實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植物醫生深知“不創新無未來”,始終將研發作為發展的“里子”,而非僅依賴銷售費用這一“面子”。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7377.39萬元、7587.63萬元和6633.45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8%、3.53%和3.08%,持續的投入為產品創新提供了堅實保障。
源自植物醫生招股書
植物醫生構建起“一個中心、五大基地”的多地協同研發網絡,彰顯出強勁的科研實力。“一個中心”指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聯合設立的中科昆植植物醫生研發中心,主要承擔產品基礎研究以及新品研發的重要任務;“五大基地”涵蓋昆明植物護膚研發實驗室、北京亞太皮膚科學研究所、廣州順德植物護膚配方及臨床研究基地、日本東京漢方護膚科學研究中心以及植物醫生—江南大學中國化妝品原料成分研發基地,分別負責活性原料、產品配方、生產工藝、品質保證等多方面的研發工作。
截至2025年5月31日,植物醫生已經取得212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59項,在植物功效研究、護膚模型構建、低敏性驗證等關鍵領域具備了較完整的實驗條件與技術路徑。以明星產品石斛蘭系列為例,公司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長期合作研發中,創新性地將大分子石斛多糖經過專利工藝成功制取分子量更小的石斛寡糖,能促進肌膚膠原蛋白的自我生成,這一研發成果使該系列成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之一,體現了強大的研發轉化能力。
募資謀發展:沖刺“美妝單品牌店第一股”
聚焦本次IPO,植物醫生擬募資約9.98億元,計劃用于四大重要項目:營銷渠道及品牌建設、總部及研發中心建設、生產基地技術改造以及信息化系統升級。其中,總部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的投入彰顯了公司持續強化研發實力的決心。
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將圍繞“植物提取+功效護膚”這一產品核心競爭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設涵蓋活性成分篩選、皮膚功效驗證、安全性評價等關鍵環節的完整研發體系,打造高山植物活性成分研究平臺,并建立專門針對亞洲膚質特點的皮膚數據庫,以此支持產品功效的精準設計以及配方的差異化創新,進一步鞏固在植物護膚賽道的領先地位。
自1994年設立以來,植物醫生在中國化妝品行業已耕耘30余載,始終致力于高山植物護膚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聚焦“植物醫生”單一品牌,以“高山植物,純凈美肌”為定位,打造了“中國品牌、中國成分”的獨特優勢。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表示,這種聚焦單一品牌的模式有利于集中優勢力量、提升品牌知名度與市場影響力、降低運營成本等。
此次沖刺“美妝單品牌店第一股”,不僅是對植物醫生過往三十年發展成果的肯定,更是其未來邁向更高舞臺的新起點。若IPO成功,公司有望借助資本力量進一步優化渠道結構、強化研發實力、提升品牌影響力,為國貨美妝行業的資本化轉型提供可借鑒的范例,推動“中國品牌、中國成分”在全球市場綻放光彩。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