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工匠,挺起中國制造的脊梁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1-07





      國以才興,業以才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離不開龐大的高技能人才隊伍。12月28日上午,5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中鋁集團云南冶金昆明重工車工、高級技師耿家盛,德州恒豐紡織集團細紗擋車工、高級技師王曉菲,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人力資源部部長沈大立,中國石油遼河油田歡喜嶺采油廠采油作業工、高級技師趙奇峰來到國新辦新聞發布廳,與中外記者暢談改革開放和高技能人才發展,分享匠人故事,傳遞工匠精神。


      筑就“工匠魂”:高技能人才隊伍快速集聚成長


      “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有了很大進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技能人才的數量大幅增長、地位不斷提升,為制造業強國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張立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政策引領,讓匠心回歸。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截至目前,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已超過1.65億人,高技能人才達到了4791萬,分別較2012年增長了23%和39.3%。


      “這幾年,我感到國家越來越重視我們技術工人,切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政策層出不窮,讓身處基層一線的技工感到有希望、有價值。”趙奇峰說,“我所在的中國石油建立了九級技能人才晉級通道,在以往初、中、高工,技師,高級技師的基礎上增加了首席技師,還為油田公司專家和集團公司專家配套了相應津貼,高技能人才、技術工人有了創新、創效、傳承、交流的平臺,施展才華、奉獻才智的空間也越來越大。”


      2017年5月,中國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成功首飛。閃光燈下,80后、90后技能人才與C919一起,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作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我感到高技能人才的主人翁意識在不斷增強,他們都為能夠親手制造國產大飛機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沈大立說。


      練就“工匠術”:開展職業培訓解決人才結構性矛盾


      當前,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已經成為引領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新動能。我國對此類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職業培訓鋪就幸福路。培養高技能人才,解決人才結構性矛盾最有效的舉措是廣泛開展職業培訓。


      從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行動,到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春潮行動”;從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到技能大師工作室……在人社部門的努力下,6年間,國家層面共建設591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743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實施了多批次技師培訓項目,帶動地方同步推進省市級項目建設,高技能人才培養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職業培訓政策方面,一個重大突破是實現了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普惠化和全覆蓋。”張立新介紹,國家對貧困家庭子女、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失業人員都提供了免費培訓補貼。對企業學徒,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到技師、高級技師,也都給予不同程度的職業培訓補貼。


      提升“工匠力”:讓高技能人才得到豐厚回報


      從2016年到2018年,“工匠精神”三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但在現實中,企業職工和青年學生學習技能的積極性不高,技能崗位的吸引力不強,社會認同度不高的現象依然存在。


      王曉菲認為,工匠精神和敬業精神是非常值得弘揚和傳承的,現在企業的青年職工,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技不壓身,趁現在打好基礎,吃苦努力,為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沒有高技能人才,很難撐起高質量發展。“商用飛機的產業人才在全球范圍內都具有競爭性,高端人才更加稀缺。”沈大立建議,通過跨界培養技術、技能“雙師型”人才,讓專注于創新的技能人才能夠得到豐厚回報,提升他們的“工匠力”。


      張立新呼吁,全社會要轉變觀念,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使技能人才成為人人尊敬的對象。(記者 邱玥)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做新時代“大國工匠”——5位產業工人優秀代表在國新辦亮相

      他們是普通勞動者,他們又是“大國工匠”。平凡的崗位上,他們執著堅守、創新前行,共同奏響“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旋律。
      2018-10-22
    • 湯亮:“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惟有“創新”不止

      制造業的強盛與衰敗,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寒暑表”,對于大國而言更是如此。中國的經濟騰飛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2017-03-22
    • 倪立營:創新,只為"中國制造"

      山東東宏管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倪立營是上世紀80年代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他艱苦奮斗,秉承“造有腦子的管道系統,做有良心的企業”這一理念,帶領公司在發展的道路上銳意進取、攻堅克難,贏得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2017-08-18
    • 魏建軍: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制造”

      帶領中國汽車走出國門是我們的志向,同時國家也希望我們走出去,提升中國產品和品牌的自信。參加法蘭克福車展也是源自自信,讓德國這個汽車發源地可以了解中國的汽車產品,重新認識‘中國制造’。
      2017-09-2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