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作為改革開放第一代科技創業者和企業家的優秀代表,他立足我國本土市場,大力發展民族品牌,不斷改革創新,1984年創立聯想公司,在與國際個人電腦巨頭競爭中贏得勝利,帶動了民族信息技術企業的創新發展。制定實施企業國際化發展戰略,帶領聯想并購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個人電腦業務,為我國企業“走出去”積累了寶貴經驗。組織實施公司股份制改造,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促進一系列科技成果轉化和眾多科技企業管理人才的培養,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改革開放的40年,是柳傳志實現人生價值的40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伴隨“科學的春天”,迎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柳傳志“下海”了。但他并沒想到,自己選擇的電腦行業,讓他和聯想集團站在了潮頭。
1994年前后,為進一步與市場接軌,國家降低關稅、取消批文,外國的電腦產品開始大舉進入中國市場,聯想也開始了與國際電腦品牌的競爭。
“人家是巨型戰艦,我們是一葉扁舟。”柳傳志說,在與國際電腦品牌的抗爭中,聯想也獲得了壯大。
他記得,當時國際市場上,486電腦已是主流,人家只把386電腦賣給中國,而且價格遠遠高于國際市場價格。聯想生產出486電腦后,國外電腦品牌立刻把自己的486電腦帶到中國銷售,并且大幅度降價。
“當你可能戰勝他時,他就會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柳傳志感嘆說。
從1984年創立聯想,到與國外主要電腦品牌正面競爭,再到世界領先,柳傳志也在改革開放這一部大書里面寫下了“聯想”自己的一頁。
近些年,“聯想控股”做起了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以“資金+經驗”的方式支持年輕人創業。
面對年輕創業者,柳傳志常常忠告:“創業要想好了,因為前面有千難萬險,但一旦選定了,要像勇士一樣往前沖。”
他說,40年改革開放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波折,時至今日,國家仍在不斷地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但自己仍像當年一樣相信國家會有光明的未來。
74歲的柳傳志仍然經常來到位于科學院南路的辦公室——這里就是他當年創立聯想的地方,創業時的小傳達室早已變成現代化的寫字樓……
佇立窗前,他可以俯瞰中關村,看到更遠的地方。(李嘉瑞)
轉自: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