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據美國《財富》雜志報道,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美國每年倒閉的企業約10萬家,而中國在2018年注銷的企業就超過180萬家。不僅企業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企業做不長、做不大的根源當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卻只有一個--缺乏一個能引領企業永續前進、具有真正商業領袖基因的企業掌門人。
由于熱愛,從幕后走向前臺
劉慶峰認為,語音技術的發展最終是要走向社會,造福于人類,在技術的研發過程中需要通過持續的應用和實踐來加以驗證和優化,而語音領域的科研活動是一種多學科聯動活動,是需要一群科研學者共同研發,協同完成。為此,最為直接和科學有效的研發方式就是公司化運營。自主創業,創辦企業成了唯一的選擇。
1999年,在劉慶峰進行創業之時,微軟首次在中國設立獎學金,叫微軟學者獎學金。當時科研人員的工資大概一個月僅2000元,而微軟學者獎學金有幾萬美元,這個條件很令人心動。那時劉慶峰與他的伙伴們已經創業了,并確定了要做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核心技術,所以他頂住誘惑,堅決予以回絕。
就這樣,劉慶峰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科學研究者,從幕后走向了前臺,成為中國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技術及產業發展的核心人物。從此,在多個場合他成為科大訊飛產品的代言人、推廣者,特別是作為四屆連任的全國人大代表,他將語音技術和產品帶給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們,成為我國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技術、產品的"最有力傳播者"。從此,他也走上了一個由科研工作者向企業經營管理者邁進的奮斗之路。
企業需要企業家思維來搞定
在談到中美經貿摩擦時,劉慶峰說:"技術打壓,讓更多企業家更負使命感,因為他們看到了僅僅依附于別人的核心技術,進行一些創新應用和工藝研發,并非長久之計,一個企業不僅要懂得獲取利潤,更要有國家和民族擔當,不能一味重利。"
企業管理是一個特殊行業,你有技術,有一腔熱血并不能管好一個企業。劉慶峰常說,一個科學家并不一定是一個好的企業家。科大訊飛在成立之初是一個純技術型的團隊,他們要將研發成果推向市場,就必須要有企業經營管理的頭腦。
劉慶峰回憶他第一次對企業管理者的認識是2001年。2001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迎來重大突破,我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一員,對中國所有企業來說這都是前所未有的機遇期。也正是這一年,科大訊飛獲得了聯想創始人柳傳志的認可,于是聯想把進入風投產業后的第一單給予了科大訊飛,成為科大訊飛第一位投資者。當時柳傳志到合肥簽約,與劉慶峰及其團隊親切交談到夜晚11點多,他提出的"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管理三要素,是劉慶峰直到今天仍在學習并應用到團隊建設的重要經驗。
劉慶峰說,自己搞科研,可以埋頭單干,而做企業就必須要建班子,定戰略、明方向、帶隊伍。20年來,他從一開始的趕鴨子上架,到逐漸的感悟、適應和主動地迎接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的挑戰。目前,雖然說自己不是一個成熟的企業家,但至少對這一職業有所了解、感悟,并能夠帶領團隊堅定地向前。
"無論是有科學家思想的企業家,或是有企業家思想的科學家,僅僅有科學技術是不夠的。"劉慶峰說,科大訊飛一直以研發為重,在市場和社會上有時顯得較為單純,這就需要企業家思維來搞定。有很多技術專業人才并不適合做企業家,因此,在團隊建設上注重吸納一些管理型人才,培養具備企業家思維的帥才。這是"神槍和神槍手的關系",企業家失敗了這個企業就失敗了,科學家只要研究出一項科研成果就是一輩子成功,二者的評價標準和體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科大訊飛發展正值上升之勢
劉慶峰表示,從2018年開始,科大訊飛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那就是To B-To C雙輪驅動戰略的扎實推進。科大訊飛在To B業務上有很強的優勢,但他們不滿足于此。科大訊飛想要成為既有行業品牌,又有公眾品牌的公司。消費者BG自成立以來每年都保持60%的高速增長,2018年To C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5.17億,同比增長96.54%,在整體營收中的份額接近1/3。雙輪驅動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在各種經濟周期下實現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還有一點非常可喜,科大訊飛已經在業界基本實現了從To B、To C的貫穿,剛需和代差級優勢正在越走越深,越走越遠。
今年6月9日,是科大訊飛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日。弱冠之年,科大訊飛也向大家交出了一份答卷。據科大訊飛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較2017年同期增長45.51%,基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科大訊飛持續推進"平臺+賽道"的人工智能戰略,應用成果不斷顯現。"平臺"上,基于訊飛核心技術的國內首個以智能語音和人機交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持續為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的廣大創業開發者和海量用戶提供人工智能開發與服務能力,圍繞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積極構建產業生態。"賽道"上,科大訊飛持續構建垂直入口或行業的剛需+代差優勢,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在智慧城市、教育、政法等領域實現了規模應用。
在消費者業務方面,科大訊飛持續強化AI技術制高點與行業應用落地,培育和塑造訊飛AI消費產品,打造AI產品和服務。據科大訊飛2018年年報顯示,To C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5.17億,同比增長96.49%;實現毛利12.96億,同比增長70.75%;To C業務在整體營收中占比達31.80%,毛利占比達32.72%。
科大訊飛的弱冠之年,我們看到了技術上的創新和突破,看到了AI應用的落地和更新。當然,我們更加期待的是,像劉慶峰說的那樣,"未來,人工智能會像水和電一樣進入我們的生活。"讓每個人都擁有一個人工智能助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記者 張曉梅 / 吳明 張驊)
轉自: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