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明維修運動初戰告捷 極客修打贏雙12獲客之戰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2-13





    2018年12月12日,在極客修發起“手機透明維修運動”之后的第8天,本年度電商狂歡收官之戰如期爆發。實時滾動更新的營銷數據牽動著廠商、投資人、網絡平臺、創業者以及其它全網各路英雄豪杰的眼球。作為O2O專業手機上門維修服務平臺的領軍企業,已經開啟B輪融資的極客修,同樣高度重視這次關鍵的歲末大考。13日0時,塵埃落定,數據出爐。極客修雙12累計交易額達到812萬元!與此同時,極客修官網在線人數、服務好評度、存量客戶復購率、搜索率等關鍵數據也同步創下新高。半年時間極客修客單量取得了爆發式增長,這即說明了互聯網手機維修越來越被消費者推崇,也從側面證實了手機后市場的創業風口屬性。比起眾多徘徊于風口之前的創業者們來說,完美的成績打贏雙12獲客之戰,實現“手機透明維修運動”初戰告捷的極客修,顯然擁有了正確的“起飛姿勢”,成功晉級行業領跑者,與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傳統手機維修積重難返  促動維修O2O轉型

    截止2018年2月,中國手機用戶已經達到13.5億,《天極網手機售后行業報告》顯示,手機行業整體維修率在10%-15%,保守估計目前手機維修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500億,成為繼配件、二手收售之后,手機后市場領域最大的“蛋糕”。但是,這同時也是一塊游離于標準化服務與公平市場規則之外的“飛地”。

    首先,傳統手機維修市場高度碎片化,巨頭涉足不深。其次,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60%以上的從業人員只會處理手機的簡單售后問題,如換屏刷機裝尾插等;在很多縣級城市幾十上百家手機維修店甚至只有一兩家能完成主板級維修。最后,傳統手機行業漫天要價、以次充好、偷梁換柱的“黑歷史”,使之成為歷來顧客投訴的重災區。

    如今,隨著智能手機的井噴式普及,在高價的官方售后維修渠道之外誕生了大量潛在的維修需求,但日益凋零的傳統手機維修市場卻難以消化這一商機。一方面,智能手機的維修難度與日俱增,以主流全貼合屏幕、雙面玻璃機身中高端時尚手機為例,要求維修機構具備無塵工作臺、高精密玻璃設備等一系列硬件基礎,和具有相當專業素養的維修技師。另一方面,傳統維修機構的黑歷史和不夠透明的運營模式,也讓消費者充滿疑慮。這無形中就給“在線接單,上門維修”的手機維修O2O模式創造了巨大的想像空間。憑借相對透明的價格和服務,手機維修O2O受到消費者青睞,而自2017年起,包括極客修在內的互聯網手機平臺,也紛紛獲得資本垂青,其中極客修等少數品牌,已經成功步入B輪,市場一片繁榮。但是,當O2O潮水退去,手機維修平臺,也開始了一輪殘酷的優勝劣汰。

    半年成績翻番 “手機透明維修”化腐朽為神奇

    誠然,在發展經濟新常態政策導向下,傳統業態謀轉型、求變革,開展互聯網轉型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通過嫁接互聯網,植入網絡基因,減負增效,重塑品牌,實現了蝶變的目標。一位網絡界大腕甚至戲言,“站在風口前,豬都會飛”。但是,起飛姿勢不對,風越大,摔得越重。對互聯網理解的深度不同,互聯網轉型帶來的效果也大不相同。極客修之所以取得了半年成績翻番的驚人業績,歸根結底還是得益于掌握了駕馭互聯網力量的正確姿勢。

    2018年12月4日,極客修宣布發起“透明維修”,與中國市占率第一的直播平臺斗魚達成戰略合作。次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極客修斗魚直播官方號同時播出,全方面展示手機維修的幕后。彼時,業界對這種讓手機維修工程師變身網絡視頻播主的跨界打法眾說紛紜,但是卻成功抓住了潛在消費者的最痛點——信任。最終,極客修雙12的強大業績成功讓質疑的聲音銷聲匿跡。

    事實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O2O手機維修模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手機維修行業中存在的弊病,但是,同時也涌現出了用戶隱私保護不力、潛在暗箱操作等新問題。畢竟,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固然需要埋頭潛心苦練內功,健全自身技術和服務能力,但是堅持這種守株待兔的低效模式,很可能讓企業從此錯過發展的快車道。

    極客修“透明維修”的精髓,在于對互聯網價值的深度挖掘。斗魚直播APP的手機、電腦雙端注冊用戶各超過1億,市場占有率高達80%,日活用戶峰值達3000萬,是最大的互聯網內容產出和曝光平臺之一。極客修入駐斗魚開播,接受全網監督,先天就具有了以往傳播方式不具備的龐大受眾基礎。低成本、高效率彰顯了企業的誠信態度,重建了消費者對手機維修行業的信任。

    讓互聯網力量“為我所用”,為“透明維修”誠信背書,形成了“建立信任,刺激訂單,口碑轉化,引爆銷售”的發展快車道,不僅支持極客修打贏了歲末最大一場獲客之戰,也在O2O創業圈獨樹一幟,產出了一個新穎的“造王者”模式。

           轉自: 北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