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餓了么發布《2017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圍繞商戶、配送員、用戶等相關方,回顧了十年來平臺在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推進行業發展和企業轉型,以及社會公益等方面的工作。
餓了么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外賣行業年產值已達2000多億元,直接和間接創造出2000多萬個就業崗位。平臺推動了傳統餐飲行業的互聯網化,讓外賣成為一種常規的就餐方式。
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表示:“隨著平臺的高速發展,社會各界對餓了么的社會責任有越來越高的期許。我們響應國家的“扶貧攻堅”號召,積極參與扶貧公益事業,利用平臺影響力讓弱勢群體得到更多幫助和關注;我們努力優化餓了么產品的無障礙體驗,為1%的特殊用戶做100%的產品;我們也不會忘記,人類對環境的無止境索取,以及地球母親承受著的生態問題,是當今人類社會存在的最大不平等之一,提倡減塑的“藍色星球”計劃,是餓了么對這一現狀的最鮮明態度。”
據餓了么平臺公布數據,其“藍色星球”環保計劃已累計節約1600萬份一次性餐具,當中尤以北京的環保戰果最為突出,其“無需餐具”訂單比例在全國排名第一,高出全國平均值64%。餓了么還在平臺推廣可降解環保包裝袋,并研發推廣生物全降解塑料袋。目前餓了么累計投放可降解塑料袋約20萬個。
2017年,即時配送年運單量近60億單,已達到傳統物流包裹數的15%,增長速度則是傳統物流的兩倍多。即時配送的快捷便利是行業賴以生存的根本,但由之引發的交通問題,也是餓了么面對的挑戰。為此,餓了么建立了周全的騎手管理制度,明確責任規范,致力追求“更高效率,更少焦慮”。
同時,餓了么持續優化配送技術和平臺管理機制,為保障騎手交通安全打好基礎。當前,餓了么自主研發的智能調度系統已覆蓋全平臺運單,為騎手提供更高效公平的派單支持和更科學的路線規劃,大大降低超時情況的發生。系統還加入了安全化運作設置,騎手在不可抗力下送餐延遲,將被判定免責,大大降低其在行駛過程中的焦慮。
此外,餓了么在多個城市與交管部門達成合作,為騎手設置專用停車位,逐步規范車輛管理;平臺還邀請交警對騎手進行交通安全培訓,騎手通過考試方可上崗。2017年,在監管部門引導下,平臺更建立起騎手身份識別系統,全面實現“一人一車一證一碼”,將每個騎手都納入嚴密的數據化管理體系,為綜合提升配送隊伍的交通安全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在社會事業上,餓了么多有涉及。2015年,餓了么捐資設立了總額為500萬元人民幣的上海交大創業基金,用于支持上海交大創業學院開展孵化、教育、研究工作,以及舉辦互聯網領域創業大賽和創業訓練營等活動。2017年1月,餓了么發起“認捐一本書 施粥傳遞愛”活動,消費者在餓了么平臺上捐資認購書籍,支持貧困山區愛心圖書室建設,可免費獲得一份臘八粥,計劃贈出的1000份愛心粥,三天內被贈送一空。
張旭豪表示,餓了么創業十年,也是與廣大用戶、商戶和合作伙伴共成長的十年。“我們要與同行、與社會一同努力,讓我們身處的社會更加包容、開放,更加重視每一個個體的生存和發展。下個十年,餓了么將繼續為社會的美好未來拼盡全力。”
轉自:央廣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