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核電企業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7日在京發布全國核電行業首份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
這份《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得到公益組織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愿聯合會(潛愛)的支持。
報告指出,由于大亞灣核電公司長期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在整個核電基地陸地及周邊海域形成了物種豐富的生態圈。兩個公益組織作為技術支持多次派出動植物保護專家、海洋生物保護專家走進大亞灣核電基地開展生物多樣性的獨立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基地陸地范圍發現國家級二級保護動植物6種,包括鳳頭鷹、普通鵟、領角鸮、虎紋蛙、蟒蛇、禾雀花等。列入國家“三有動物保護名錄”的動物,有白鷺、牛背鷺、變色樹蜥、黑眶蟾蜍、花狹口蛙、花姬蛙等。核電基地11公里蜿蜒的海岸線為珍貴的珊瑚提供了安居的港灣,周邊海域發現國家二級保護的石珊瑚種類15種,包括蜂巢珊瑚、角蜂巢珊瑚、多孔同星珊瑚、卷曲黑星珊瑚、扁腦珊瑚、刺星珊瑚、沙珊瑚、棘星珊瑚等。
“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大亞灣核電基地優美的環境和尊重自然的理念給動植物保護專家留下了深刻了印象。”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李燊表示,在核電基地里能經常看到環保鳥“白鷺”和牛背鷺的身影,這也是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有較好成效的一個例證。
此外,大亞灣核電基地的員工還積極開展多樣的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常年在基地開展海漂垃圾清理和在周邊壩光地區開展紅樹林復育。
在大亞灣核電基地周邊海域的潛水調研中,經專家鑒定有100多種海洋生物,其中15種石珊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愿聯合會(潛愛)理事王曉勇表示:“珊瑚的生長對環境的要求較為嚴苛,這些珊瑚群落能夠在核電基地周邊海域”野蠻生長“,與中廣核的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生態核電的主張以及系統性的環保管控舉措密不可分。”
“我們大亞灣核電有白鷺、寧德核電有茶園、紅沿河核電有花海、陽江核電和臺山核電有海豚、防城港核電有紅樹林”,中廣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譚建生表示,中廣核在長期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為社會提供清潔能源的同時,特別注重項目發展與周邊生態的和諧共生,為建設美麗中國持續貢獻力量。
據悉,《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發布后,中廣核與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愿聯合會(潛愛)合作建立的“大亞灣核電基地珊瑚保育站”也正式宣告成立。(完)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