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退單、生產線停擺、出口受阻,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出口占比近80%的中國眼鏡小鎮陷入了困境。作為中國重要的眼鏡生產基地,中國眼鏡小鎮是中國眼鏡行業的一個縮影,如何穩生產、穩出口成為擺在所有眼鏡企業面前的現實問題。
“我們必須團結起來,抱團轉型,才能轉危為機。”溫州市甌海區眼鏡行業協會會長周愛松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從2月底開始,眼鏡行業內部就已開始抱團謀發展,目前,不少眼鏡制造企業已出現轉機,他們在穩住外貿訂單的同時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打出了自主品牌。
轉產護目鏡贏得新機遇
疫情風暴突襲,使很多以外貿為主要銷售途徑的眼鏡企業措手不及。
“很多來自海外市場的訂單都要求延遲收貨,庫存積壓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一位眼鏡生產商表示,眼鏡行業想要邁過這個坎兒,必須要穩住。
企業應如何穩?很多眼鏡生產企業都表示,生產市場需要的產品,抓住新機遇。
由于疫情防控,護目鏡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很多國內外的客戶都在詢問能否提供護目鏡,這給了眼鏡生產企業靈感。
對于眼鏡生產企業而言,從生產一般眼鏡到生產護目鏡、防護面罩并不難。 “轉產防護面罩,我們生產線都不用更換,只需要更換相應的模具便可以生產。” 江西華德光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永志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本來就有眼鏡的生產資質、出口資質,只需要獲得相關醫療器械生產備案憑證便可。經過簡短的摸索,目前,江西華德光學有限公司防護面罩正式投產,如今防護面罩的產能已經達到所有產能的七成以上。
很多眼鏡企業都在疫情之下找到了新的切入點,通過轉產護目鏡給企業帶來轉機。業內人士表示,這些企業之所以轉型成功,不僅是因為見勢早、起步快,更關鍵的是發揮了自身特色,充分利用了自身優勢,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緩沖階段。
擁抱線上渠道
“在外貿受阻的背景下,必須要尋找新的出口,僅僅依靠一條腿走路是不行的。”近期,眼鏡行業里被提及最多的就是轉型。
近幾個月的轉型實踐,使眼鏡企業了解到,要發揮電商的力量,積極開拓國內市場。
“通過網紅帶貨直播,可以迅速打開國內市場,給眼鏡行業帶來流量經濟。”一位來自眼鏡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他所在的眼鏡企業更多地將重心轉向國內市場,同時,店鋪還特地設置了一個直播間,邀請網紅帶貨,效果非常好。
“國內市場對我們來說帶來了新增長空間,以往我們專注于外貿,忽視了國內市場強大的消費能力,以后必須要增加與國內消費者之間的黏性,打開國內市場。”威遠眼鏡的負責人周文其在看到新營銷帶來的效果后,加快了企業內銷發展步伐,通過開微店,一天收獲了多個訂單,遠遠超過預期。
政府和行業協會也在為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搭臺。浙江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為緩解疫情對眼鏡行業的影響,眼鏡產業綜合體幫助企業多渠道開拓多元化市場。3~4月,眼鏡產業綜合體攜手姿森眼鏡聯合成立品牌運營服務中心,迅速采取措施主動轉型內銷,短短一個月內,創立自主甌海眼鏡品牌ZERSER,并在淘寶注冊ZERSER姿森官方旗艦店,目前已有近萬粉絲,為因疫情影響滯銷的眼鏡產品打開新銷路。
甌海區商務局局長謝東也曾公開表示,眼鏡行業正在借疫情之機全力打造線上平臺,拓展國內外市場,助力眼鏡產業走出重圍,實現跨越發展。
攻堅核心技術
在鏡片生產基地江蘇丹陽,防藍光眼鏡在復工復產后需求量大增,銷售同比增長103%。有些眼鏡廠商在疫情期間通過新零售渠道的銷量不僅沒有下降,一季度還同比增長了400%。
業內人士分析,疫情期間,由于消費者長時間居家,學生在家網上學習,對于視力的保護也更加重視,防藍光眼鏡、智能眼鏡大受追捧正是因為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
隨著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們對不同功能眼鏡的需求持續高漲,眼鏡行業也成為各種新興技術產品的創新高地。
“技術創新始終是眼鏡產業發展的關鍵詞。”深圳市觀達眼鏡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世語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眼鏡產業發展到現在,技術創新層出不窮,創新元素也百花齊放,對于消費者來說,兼具功能性與時尚性的眼鏡更受歡迎。
眼鏡行業必須練內功,依靠技術力量,提高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高點。
一位眼鏡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未來,企業將依托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聚焦市場空間大的智能眼鏡設備。
打造過硬品牌
“我們生產的自主品牌眼鏡跟國外一些大品牌眼鏡相比,品質并不差,但售價卻不及它們的十分之一,造成差距的原因就是品牌影響力不足。”來自江蘇的一位眼鏡生產商告訴記者,眼鏡行業要真正打造硬核品牌,才能在國際上站穩。
目前,眼鏡行業的發展向精細化轉變,品牌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甌海區委書記王振勇一直強調品牌的重要性,他認為,必須要將區域眼鏡品牌亮出來,推動眼鏡產業向品牌化、高端化、時尚化方向發展。
丹陽市副市長楊文軍表示,眼鏡行業要通過找準定位、提升品牌、優化品質,才能推進企業平穩較快發展,為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要想產業發展就必須轉型升級,未來眼鏡行業除了生產制造,必須要重視品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很多眼鏡企業已經逐步顯現出品牌價值,很多眼鏡由于設計巧妙,巧用新材料受到國內外時尚人群歡迎。
業內人士分析,對于品牌培育,企業要有長期發展的謀劃,必須結合各自特點、優勢,有針對性地提升品牌影響力。(記者 馬艷)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