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西南偏南音樂節(SXSW)如期在美國奧斯汀舉辦。除了多次參加這一音樂節的MTA、草臺回聲、摩登天空及滾石電音等中國音樂廠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下稱騰訊音樂)作為中國音樂團隊的新面孔也在此亮相。這是騰訊音樂上市后首次在國際舞臺亮相。對于此次參展,剛剛回國的騰訊音樂市場部負責人林娜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騰訊音樂在此次音樂節上以獨立參展商身份設置了“新民韻計劃”展臺,以供海外觀眾體驗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同時還組建并帶領來自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中國傳媒大學等的國內業界代表團隊與海外同行展開交流活動,并舉辦了專場論壇。論壇上,與會嘉賓普遍關注騰訊音樂的盈利情況、中國用戶對音樂的選擇,以及音樂版權引進與輸出等問題。借此機會,騰訊音樂向外界展示其新音樂模式和理念,希望能與更多的海外機構合作,助推全球化布局,推動中國音樂“走出去”。
盈利模式獲青睞
西南偏南音樂節創始于1987年,起初只是一個小型先鋒音樂節,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音樂+科技”創意盛會之一。在為期一周的時間里,不同風格的音樂人帶來數百場演出,大大小小的創意小組討論層出不窮,同時還展示了許多具有突破性的音樂產品,讓嘉賓與觀眾一窺音樂科技的前沿趨勢動態。
林娜介紹,騰訊音樂此次參展主要目的在于交流和學習,也為海外的版權、科技領域合作伙伴以及潛在用戶提供了一個體驗騰訊音樂產品的機會。據了解,在上市之前,騰訊音樂就已開啟了海外傳播布局,分別參與了新加坡的“世界唱片展(All That Matters)”和法國戛納的“MIDEM唱片工業展”,前者活動偏重于版權交易和渠道合作,后者則聚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唱片公司和獨立音樂廠牌進行內容展示與交易。
作為一家音樂科技公司,騰訊音樂自上市以來,被市場普遍對標于國際公認的最大流媒體播放平臺——瑞典在線音樂服務商聲田(Spotify)。雙方公開財報顯示,目前,騰訊音樂總市值達到272.47億美元,已超過聲田260.25億美元的市值。為此,在西南偏南音樂節展演期間,騰訊音樂的商業模式成為海外同行最關心的話題。林娜介紹,在騰訊音樂專場論壇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高級顧問吳偉林表示,由于中國數字音樂市場正版化進程起步較晚,歐美等娛樂產業成熟區域起初并不看好類似聲田的“廣告+付費訂閱”盈利模式在中國市場的適用度,認為該種模式不能覆蓋高昂的版權內容支出成本。有關報告也指出,截至2017年底,中國數字音樂訂閱付費率僅為4%左右,但具備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此基礎上,騰訊音樂等國內數字音樂平臺紛紛開始創新多渠道盈利模式,力圖打造“音樂+”泛娛樂產業鏈。基于用戶需求,目前,騰訊音樂主要提供在線音樂服務和以音樂為核心的社交娛樂服務,已形成包括付費訂閱、數字專輯、虛擬禮物和增值會員在內的多元盈利模式。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法務及政府事務總經理楊奇虎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騰訊音樂一直秉持著“用戶為先,持續創新,豐富內容,善用技術”的發展方針,目前在商業運營方面已打通旗下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和全民K歌這四大業務平臺,涵蓋了付費訂閱、演藝直播、音樂社交等業務場景,已形成一套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組合。其中,從2018財年騰訊音樂正式實現盈利以來,虛擬禮物等社交消費在騰訊音樂每季度收入的占比已平均超過7成。
對于海外唱片公司、獨立音樂人等版權內容方和渠道合作方而言,中國用戶的歌曲偏好、怎樣讓自己的廠牌及作品觸及中國用戶等問題是他們最關注的。對此,吳偉林表示,在騰訊音樂用戶喜好方面,流行音樂依然占據絕對優勢,市場占比達73.36%,但電子、R&B/Hip-Hop、搖滾等音樂類型的市場份額在逐步擴大,這得益于海外先鋒音樂和潮流音樂的帶動,多元化將是中國音樂發展趨勢之一,這些趨勢和反饋也將助推騰訊音樂打造全球化、全產業鏈新音樂生態。
民族音樂受關注
在此次音樂節現場,騰訊音樂“新民韻計劃”展臺吸引了大批參觀者。林娜介紹,不同于傳統的歐美流行音樂,來自中國的羌族笛聲、苗族蘆笙、赫哲漁歌、侗族大歌等帶給參觀者新奇的體驗。據了解,“新民韻計劃”是2018年8月騰訊音樂攜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打造的第四期音樂創意人才扶持項目,自上線以來共征集到500余首民族音樂人的參賽作品,經過近一年的甄選后,最終有來自6個少數民族的10首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并已收錄制成首張民族音樂數字專輯《新民韻——尋韻山水間》,該專輯將于3月24日在騰訊音樂旗下三大數字音樂平臺上正式發布。此后,該專輯還將在Apple Music和Spotify等海外數字音樂平臺上發行。
“隨著盈利模式的開拓、版權秩序的鞏固,騰訊音樂等國內數字音樂平臺更加注重原創音樂的扶持。”楊奇虎表示。騰訊音樂對于原創音樂人的扶持主要從兩方面著手:其一,開放QQ音樂、酷我音樂及酷狗音樂三大平臺的線上渠道,使得音樂人能夠自主上傳其作品,并提供一定的宣推資源,音樂人在入駐三大平臺的后臺客戶端后,還能及時了解自己作品的收聽情況及收入來源;此外,騰訊音樂還會在線下策劃一系列小型演出,為音樂人提供現場演出機會,促進音樂人與觀眾互動。其二,騰訊音樂會定期策劃原創音樂人才扶持專項,例如“覓樂行動”“新民韻計劃”等,目前該系列專項計劃已開展了四期,反響較好。
林娜表示,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民韻計劃”則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傳播方式的一種結合。這次將“新民韻計劃”帶到西南偏南音樂節的舞臺,是希望向世界展示中國音樂的一些新產品和新嘗試,同時也展示出騰訊音樂、中國數字音樂體系能為全球新音樂市場拓展巨大增量空間的能力。(實習記者 李楊芳)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