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文化碰撞地方特色 重慶開放首家考古民宿

      考古文化碰撞地方特色 重慶開放首家考古民宿

      據介紹,這是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活化利用當地文化特色,推動文旅融合富民惠民樂民,提高當地文旅產業發展質量效益,賦能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
      2023-05-16
    • 木版水印非遺體驗周啟動非遺技藝于國家大劇院再現光彩

      5月13日下午,在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的精彩演繹中,木版水印非遺體驗周活動啟動儀式拉開帷幕。一曲民樂合奏《春碧》,用柔美而悠揚的國風曲調呈現中華音樂魅力,特別是幾位樂者身著古裝,恍若《韓熙載夜宴圖》的畫中人,...
      2023-05-16
    • 黃山武夷山攝影聯展:用鏡頭書寫雙世遺名山的秀美傳奇

      黃山武夷山攝影聯展:用鏡頭書寫雙世遺名山的秀美傳奇

      黃山和武夷山皆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從蓮花峰到玉女峰的頂峰相見,從太平猴魁到大紅袍的唇齒茶香,從黃山杜鵑的云蒸霞蔚到武夷蘭花的蕙質蘭心,380公里的距離阻擋不了兩地“雙向奔赴”的堅定。
      2023-05-16
    • 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場活動將在福州舉行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表示,主會場活動聚焦行業發展情況,首次在主場活動上公布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結果,“以評促建”,提升博物館辦館質量;啟動“中小博物館數字助力繁星計劃”,以公益和技術資源助力推動中小博物館可...
      2023-05-15
    • 河南建立300余處生物地層剖面發現8000余處化石點

      古稱“中州”的河南省,呈“東西向”橫亙中部的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大陸地質、地理、生物、氣候的天然過渡帶,經歷了極為復雜的地質構造演化和生態環境變化。由于地處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的過渡地帶,河南省內南北方地層類型...
      2023-05-15
    • 湖南零陵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在湖南零陵古城冉溪廣場,矗立著幾座3米余高的鼓塔。這個鼓塔由各種不同尺寸的樂塘皮鼓疊放組成。伴隨健碩老人鏗鏘有力而又極具節奏感的搶鼓表演,眾多游客前來圍觀。
      2023-05-15
    • 甘肅涼州:讓非遺民俗文化“活起來”

      5月以來,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四壩鎮建成了非遺民俗文化館,高標準打造非遺民俗文化傳承陣地,讓非遺民俗文化“活起來”。該鎮是文旅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涼州攻鼓子”發祥地和“涼州賢...
      2023-05-13
    • 美國向中國返還兩件非法流失的重要石刻文物

      據悉,此次返還的文物為2件中國北朝至唐代圍屏石榻,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為近期紐約曼哈頓區檢察官在一起刑事案件調查中發現,由檢察官辦公室和美國國土安全部查沒。中國國家文物局今年4月獲悉消息后,與中國駐紐...
      2023-05-13
    • 湖北武當山:數字賦能讓古建筑“活”起來

      作為武當山最早敕建的宮觀,五龍宮如今盛況不再。為了讓世界文化遺產“顏值”永駐,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相關團隊,開展了“武當山五龍宮歷史形態數字化復原研究”。
      2023-05-12
    • 厘清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路徑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增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厘清中國“非遺”建...
      2023-05-12
    • 千年澄泥硯重現華彩 一方硯臺三代匠心

      千年澄泥硯重現華彩 一方硯臺三代匠心

      澄泥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中唯一的陶硯,用經過澄洗過濾的細泥燒制而成,質地細膩,瑩潤素雅,發墨快,不傷毫。澄泥硯制作起源于西漢時期,唐宋時興盛,以山西絳州澄泥硯為主要代表。
      2023-05-11
    • 甘肅臨夏官方“亮”考古厚實家底“六問”邀專家學者探究

      在甘肅中部,有一個叫臨夏的地區,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并不算十分知名。但在考古界、學術界專家學者眼中,這是史前文化最集中、考古發掘最多的地區之一,還曾是國際研究熱點地區,成就了一批知名研究者。
      2023-05-11
    • 文化和旅游部將開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圍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通過20周年,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為重點,講好非遺保護中國故事,展示非遺保護中國經驗,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2023-05-10
    • 中國考古專家甘肅探源:古臨夏是否為夏王朝早期“雛形”?

      臨夏古稱河州,地處黃河上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中國史前文化最集中,考古發掘最多的地址之一。當地有距今1.2億年至1.44億年前的炳靈石林丹霞地貌,距今7億年至2.3億年的海洋生物化石,距今3000多萬年至100多萬年的...
      2023-05-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