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學者齊聚泰安共商古陶文研究保護和轉化利用

      據泰山文化研究會會長郭德文介紹,泰山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文獻文物豐碩,積厚流光。近年來,泰安市通過深入挖掘利用泰山文化資源,持續深化泰山文化研究闡釋,深耕文化“兩創”,推動泰山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繁榮發展文...
      2023-04-18
    • 百余件敦煌研究院館藏文物展出:70載考古挖掘呈東西多元文化

      據了解,敦煌研究院目前共收藏珍貴文物549件(套),國家一級文物96件(套)。自1944年成立以來,敦煌研究院就非常重視各類文物的收集和征集,力求匯聚文明碎片,積累歷史沉淀。1951年,莫高窟窟前及周邊建筑遺址的考古挖掘工作逐步開啟。
      2023-04-17
    • 人類非遺“班春勸農”再現 浙江遂昌展現中國迎春文化

      “班春勸農”發源于遂昌,是中國傳統農業文明中的迎春文化表現形式。“班春”,即頒布春令;“勸農”,即勸農事、策勵春耕。2016年,“班春勸農”作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立春”節氣民俗活動代表,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
      2023-04-17
    • “文物修復師”走紅背后的思考

      “文物修復師”走紅背后的思考

      這真是無比“金貴”的一場職業技能競賽。從選手到裁判,他們之中既有中國文物修復領域的“國寶級”高手,又有未來可能會成為“文物醫生”的技術新星。他們的職業技能能否薪火相傳,事關文明的延續與發展。這也難怪“文物修復師...
      2023-04-16
    • 古建筑異地復建塵封百年 上海天后宮或成傳統與現代交融文旅新地標

      隨著紀錄片問世,塵封百年的天后宮將以嶄新姿態融入城區發展。靜安區文化和旅游局(靜安區文物局)方面希望人們更多了解上海天后宮,使其成為傳統與現代交融,高端與時尚匯聚的上海文旅新地標。
      2023-04-16
    • 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

      傳統村落被稱為“民族的記憶”,是農耕文明和鄉土文化的縮影。2023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名單日前公示,我省介休市入選,去年則有平定縣、平遙縣首批入選。如何保護和利用好傳統村落等歷史文化資源,實現...
      2023-04-15
    • 專家研討文物保護:如何更好保護文化遺產?

      大田縣陽春普照堂文物保護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林文青對章公祖師的生平事跡、章公祖師像的淵源及內在的精神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入講解,強調了章公祖師像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2023-04-15
    • 運河古城復建:文旅交融之“同”“異”共生

      今年1月,東平大宋不夜城開園,這是對原有“東平水滸影視城”的全新升級改造,目前已進入三期建設;2010年5月開城的臺兒莊古城,10多年來聲名鵲起。此外,德州提出“以特色古城為支撐”,聊城提出“加強‘中華水上古城’保護傳...
      2023-04-14
    • 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里這個項目很搶眼!56個民族樂器同奏一首歌

      這首“歌”很特殊——它是歌,卻有著交響樂般完整的結構,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重奏曲,曲式齊全;“春誦”“夏弦”“金素”“元序”4個樂章清晰分明,大氣恢宏。因此,這首“歌”其實應該稱為一首交響樂。
      2023-04-14
    • 國家大劇院舉辦金華非遺周

      婺州舉巖茶宋代點茶技藝是宋朝的一種飲茶方式,通過把茶葉做成茶餅,經過一系列操作,形成非常細膩的粉,這種綠茶制作技藝已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了
      2023-04-14
    • 走進北京自然博物館:領略自然魅力品讀生命史詩

      走進北京自然博物館:領略自然魅力品讀生命史詩

      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依靠自身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博物館,其前身是1951年4月成立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62年正式命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
      2023-04-13
    • 山西蒲縣曹家莊墓地用牲習俗折射漢匈文化交融

      曹家莊墓地位于山西省蒲縣蒲城鎮曹家莊村西北約200米處。墓葬年代除少量土壙豎穴墓為戰國墓葬外,其余多介于西漢至新莽時期。在發現的42座墓葬中,20座有隨葬動物。
      2023-04-13
    • 吉林大學展出考古實證下的東北史前生活

      該展覽分為“穴居、定居、聚居”三個單元,全景展現了史前時期東北地區先民的居住方式,還運用現代科技加強了文物與參觀者的互動,讓參觀者體會到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史前人類的智慧。
      2023-04-13
    • 楚文化研究院在湖北荊州揭牌

      楚文化是春秋時期南方諸侯國楚國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荊州擁有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目前已累計發掘楚文化遺址近5萬平方米、楚墓葬近7000座,是探索荊楚文化、探源中華文明的考古中心之一。
      2023-04-1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