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視頻:靠內容賺流量 監管得跟上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21





      抖音依然處在風口浪尖。作為短視頻產品中的佼佼者,它所代表的短視頻行業在短時間內由紅到黑,開始受到公眾質疑。


      出現這種質疑是因為,短視頻讓人們一用成癮甚至不能自拔,但是他們大多數時候并未獲得有營養的內容和有益的知識,甚至青少年也被拖下了水。


      內容的價值維度遭拷問


      幾乎為零的消費門檻、簡單的交互設計、輕松有趣的內容和制作者一夜爆紅的示范效應,讓短視頻行業在2017年迎來了徹底爆發,一些平臺短期內就達到了億級規模,并逐步演化成一場產業級的戰役。


      據QuestMobile 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顯示,短視頻獨立App行業在2017年用戶規模就突破了4.1億人,較上一年增長116.5%,用戶使用時長占移動互聯網總使用時長的5.5%。


      2018年初,隨著國家監管力度的加大,幾大短視頻平臺被有關監管機構相繼約談整改,野蠻生長的短視頻行業增長的步伐慢了下來,行業高速增長過程中產品和業務模式中的種種弊端暴露了出來。


      和布局完善的傳統互聯網企業不同,短視頻依靠販賣內容獲取流量,并轉化廣告實現增長。就短視頻行業而言,內容能夠吸引、留存用戶,也在遭遇監管的危機。


      互聯網行業分析師陳金玉說:“帶火爆款商品、西安重慶旅游等,證明了抖音的用戶規模和內容影響力,但與此同時,短視頻平臺上發布的內容越來越出格,社會上頻頻出現模仿事故的‘抖音傷’,也引發擔憂。當創作者陷入盲目追求點擊量,更需要平臺對內容和內容發布者的嚴密把控。”


      引導傳播已是當務之急


      短視頻行業發展過于迅猛,國內外都無管理先例可循,當行業標準和權責劃分都處模糊之時,被流量依賴掣肘的短視頻平臺如何隔絕用戶的違規行為,如何引導用戶傳播正能量,已成當務之急。


      陳金玉說:“拖青少年下水的說法過于嚴重,但作為一個短視頻平臺,保持內容的積極健康始終是重中之重,平臺若不能及時控制內容,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副總編輯李彤透露,字節跳動已率先梳理了網絡公序良俗標準,李彤說:“目前已經執行10個大類超過400條標準,并根據社會的演變持續豐富公序良俗標準的內容。”


      另一個短視頻平臺快手推出了官方賬號“快手小管家”,定位于獎懲分明的執法者,對違規用戶和內容進行公示通報,對積極維護社區環境、舉報違規內容的用戶予以獎勵,引導輿論風向并努力營造積極健康的社區生態環境。


      而據記者調查,抖音平臺7月封禁近4萬個賬號,清理3萬余條視頻。同時啟動了“向日葵計劃”,在審核、產品、內容等層面推出10項措施,這是國內短視頻平臺首個專注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系統保護計劃。


      網絡權益保護仍是新課題


      對于有著大量未成年用戶的短視頻平臺來說,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短視頻,如何構建妥善的防沉迷機制等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話題。


      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副部長王四新說:“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是綜合性的社會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能一出問題就將板子打在政府、服務提供商或家長的頭上。在責任體系的構建上,也需要體現各方的角色分工、角色定位,切實使各方都能嚴格履行責任或義務,共同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環境,共同呵護未成年人成長。”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認為,互聯網環境下的網絡權益保護,要超越簡單“保護主義”的思維和范疇,讓互聯網助力公共表達和自我實現。在此基礎上,要倡導“多元共治”的思維和模式。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協同努力的保護機制,厘清政府、家庭、學校、互聯網平臺等多元主體的責任邊界。


      張志安強調,要充分建立“網絡+社會”的保護意識,避免單純從平臺、技術或文化某個單一維度來考察網絡權益的保護問題,需要將保護問題置身于更復雜的社會現實中加以考量。(劉艷)


      原標題:短視頻:靠內容賺流量,監管得跟上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網絡視頻平臺沒有社會道德底線 流量就成社會流毒!

      傳播“未成年人懷孕生子”并引發效仿;直播呼叫轉移到110浪費大量警力;視頻傳授獵捕野生動物技術,視頻惡搞張嘉譯走路姿態……近來,快手、抖音、火山小視頻、內涵段子等網絡視頻平臺一再被推上風口浪尖,頻頻被打上突破社...
      2018-04-11
    • “流量明星”+“爆點”,難以回應觀眾的專業期待

      “流量明星”+“爆點”,難以回應觀眾的專業期待

      當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以明星導師為最大看點,他們在節目中的表現也屢屢引發熱議。在好幾檔節目中,一些導師不專業、“和稀泥”的態度激起了觀眾的強烈不滿,另一些導師則因為專業的講解、認真嚴肅的評審態度而“圈粉”無數。
      2018-04-17
    • 模仿“網紅”短視頻 要這流量有何用

      你完全能從短視頻平臺上風格各異的視頻中得到“快樂”。比如有人給自己的孩子挖坑,拿透明膠帶設置障礙;有人在地鐵上撩“小姐姐”,惹來路人的詫異眼神……這些“有毒”的視頻,15秒一段,填滿你的業余時間。
      2018-06-01
    • "IP+流量演員"過時 暑期檔國產片打造個性品牌

      今年電影暑期檔類型豐富,大片層出不窮,其中,進口片依然是大IP、續集當道,相較之下,國產電影有了新變化,曾幾何時滿屏可見的“大IP+流量演員”的模式逐漸式微,業界不再迷信靠粉絲、流量撐起票房,導演、演員們積極尋求突...
      2018-06-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