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鄉村振興 應注入強大的內生文化動能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15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系列部署,進一步明確了農業農村壯大發展的可行性路徑,從國家層面為鄉村振興駛入換擋提速的快車道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物素描:郭紅松繪

      2017年歲末,我參加安徽省政府參事室調研組,就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治理與文化傳承問題,赴定遠、鳳陽、和縣、含山等地專題考察。考察中發現,不少地方熱心農業產業發展、村莊改造或新建等經濟活動,而對農村文化建設相對重視不夠;一些貧困戶存在“等靠要”思想,脫貧的內生動力相對不足。這種現象不僅阻礙脫貧攻堅的進展,而且也提醒我們必須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尤其是改變農民思想觀念,鄉村振興戰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鄉村文化建設,是一個包括村民思想觀念、道德風尚、知識素養、精神品格,以及公共文化服務和鄉風文明水準等在內的系統工程。它無疑需要辦好鄉村文化站和農家書屋,需要建好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但其內涵和目標絕不僅限于此類文化惠民項目。鄉村文化建設的宗旨,是統籌應用多種文化手段和教育方式,培育和塑造鄉村振興的實施主體,從轉變和提升村民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生存技能等綜合素質入手,煥發他們奮發圖強、改變面貌的激情,增強他們創業致富、建設家鄉的本領,從而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科學規劃,需要文化引領。鄉村文化建設不僅在扶貧開發中具備“扶志”和“扶智”的造血功能,產生基礎性和引領性的重要影響,而且在經濟較為發達的鄉鎮,以至在整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中同樣意義重大,許多情況下可以發揮先導性和示范性的關鍵作用。不論是農林牧副漁業的創新發展,還是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的打造;不論是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還是拉長“互聯網+農業”的產業鏈;不論是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的建設,還是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和文化旅游產業,以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都需要遵循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統籌謀劃,精準施策,穩步推進。而這一切,都需要加強鄉村文化建設。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長,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內在地包含著重視文化功能的要求。這不僅在于當今許多物質產品本身已越來越多地承載著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還在于文化除了滿足人們娛樂需求外,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2月在江蘇徐州考察時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這對于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作者 錢念孫)


      轉自:《光明日報》(2018年03月11日09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攜手共建,同心同力中國文化產業大發展

      攜手共建,同心同力中國文化產業大發展

       4月21日,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總編輯王其團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與該院副研究員楊明剛同志就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做了深刻的探討,并誠摯邀請楊明剛副研究員為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的高級顧問。
      2017-04-21
    • 光明日報評:文化綜藝節目勿忘推陳出新

      社交媒體時代,判斷一檔綜藝節目是否火爆的標準變得異常直接:一看視頻網站播放量,二看網友評分,三看登上微博熱搜榜的頻次,四看微信公眾號的解讀有多少。
      2017-05-03
    • 數字化,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不求原物長存。”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曾如是說。這是對百余年來社會各界關于是否重建圓明園爭論的最好注解。
      2017-05-04
    • 中國水墨在文化建構中何為

      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中國水墨藝術進入到一個不斷反思、變革、創新的階段,一大批藝術家積極探索、實驗,形成了風格各異的當代水墨風貌。
      2017-05-04

    熱點視頻

    張德江:常委會組成人員完全贊成、堅決擁護黨中央關于修改憲法的決策部署 張德江:常委會組成人員完全贊成、堅決擁護黨中央關于修改憲法的決策部署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