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給生態建設“讓路”,根河市的劉淑琴把剛見贏利的造紙廠關閉,將發展森林文化旅游作為新的事業方向;為保護草場生態,達茂旗希拉穆仁鎮的牧民蘇和把養羊數量從230多只減少到80只,并利用20多頭牛和15匹馬,圍繞景區搞起了旅游經營。如今在內蒙古,像劉淑琴、蘇和這樣積極參與生態保護和旅游發展的群眾越來越多。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這為內蒙古探索以生態促旅游發展、以旅游促生態建設的和諧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艾麗華指出,“良好的生態是內蒙古發展生態旅游業的基礎,多樣的生態是內蒙古發展生態旅游業的優勢。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內蒙古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打響內蒙古生態旅游品牌。”
堅持綠色發展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三北”生態建設的主戰場,也是旅游發展的主要資源。在發展旅游過程中,內蒙古把還林、還草等“綠色”投入轉變為旅游經濟,把“風”和“光”轉化為能源經濟,并使之成為特色旅游項目。
呼倫貝爾導游葉華說,以前草原景區多,大家為了獲得更多客源而打價格戰,草原環境受到影響,旅游品質也得不到保障。如今,呼倫貝爾全市進行草原旅游景區整頓,生態環境好了,游客體驗自然也提升了。
2018年呼倫貝爾全市14個旗(市、區)按照《全市景區景點清理整頓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對516家景區(點)及涉旅經營戶進行了清查檢查和整頓。
同樣的工作也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進行。全旗共需規范整治草原旅游項目202處,截至2019年4月20日,依法完成拆除200處。克什克騰旗副旗長姜惠勇表示,2019年的整治工作已經提前完成。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也在不斷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治理力度,系統謀劃和推動生態修復、綜合治理、整體保護等工作,進行烏梁素海和烏蘭布和的沙區治理、鹽堿地改良、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等,探索自然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新模式。
《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指出,堅持可持續發展,實施綠色發展戰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切實守住生態底線,科學有序地開發草原、沙漠、河湖、冰雪、森林、濕地等資源,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在保護自然生態的同時也保護自然的文化系統。適應氣候環境變化,鼓勵低碳、節能、環保,發展綠色旅游。統籌旅游景區開發和保護,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發展生態旅游
良好的生態是內蒙古旅游發展的重要條件,發展旅游業是內蒙古助力生態建設和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的重要途徑。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以來,企業發展由砍樹轉變為發展林下經濟和“看樹”,工人收鋸掛斧,轉變為生態建設者、生態保護者、旅游講解員和服務員。
阿拉善盟93%的地表為沙漠和戈壁,土地貧瘠,自然環境惡劣。近年來,當地政府不斷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大力發展沙漠文化旅游,既改善了環境,也使貧瘠的沙漠變成了“聚寶盆”。
關于沙漠生態保護利用的探索,鄂爾多斯響沙灣旅游景區堪稱典范。景區內的蓮花酒店,是一座完全沒有使用磚、瓦、沙、石、水泥、鋼筋建造的綠色建筑,所有游步道均由木棧道硬化而成。景區還建設了若干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生態廁所,在游客集中區每隔30米設置一個環保垃圾箱,引進了先進的排污設施設備。
位于庫布其沙漠的七星湖沙漠生態旅游景區,常年上演治沙實景劇,一幕幕真實而感人的畫面,展示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景區由沙漠綠色經濟企業億利資源集團投資興建。在近30年治理沙漠基礎上,億利資源集團形成了“六位一體”的生態產業模模式,“打造國家級沙漠公園,發展特色旅游項目”就是其中一塊重要內容。規范草原旅游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區是草原旅游的龍頭。該景區總經理解英武表示,景區從規劃建設到開放運營,都非常注重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結合,所建項目均在自然保護區之外,通過退耕還草實現了萬畝敕勒川草原之美,環湖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并形成以蒙元文化為核心主題的景觀區。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廳長賀志亮表示,今年相繼制定了《黃河幾字灣文化旅游風情帶發展規劃》《環京津冀內蒙古千里草原風情帶發展規劃》《“烏阿海滿”旅游一體化發展規劃》,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核心,進一步健全草原旅游服務體系,配套驛站、生態停車場、觀景攝影平臺、馬場馬道等旅游功能設施,引導規范出游、文明自駕游,促進內蒙古旅游科學發展。
來自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的資料顯示,內蒙古正以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在發展旅游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工作,并提出明確要求。一是對全區各盟市草原旅游進行摸底調查;二是編制草原旅游發展規劃;三是牢牢把好審批關,全面、嚴格控制草原旅游無序發展;四是緊跟市場需求,推動草原旅游轉型升級。
從今年2月開始,克什克騰旗便結合本地旅游發展實際,編制實施《克什克騰旗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克什克騰旗“五區三線”旅游控制性詳細規劃》,在烏蘭布統、達日罕、達里、巴彥查干等地科學設置旅游規劃區,對全旗草原旅游項目進行合理布局,推進草原旅游項目逐步規范、旅游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不僅如此,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興安盟阿爾山、額爾古納濕地、克什克騰草原、阿魯科爾沁草原、大青溝等還被列入《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
對此,賀志亮表示,下一步,內蒙古將進一步發揮旅游帶動系數大的優勢,培育一批自治區級生態旅游協作區、建設一批重點生態旅游目的地、打造一批精品生態旅游線路,形成點線面相結合、適應多樣化需求的生態旅游格局,打造內蒙古文化和旅游發展的新樣本,助力全區經濟社會創新發展。(楊竣杰)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