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費扶貧、直播帶貨掀起熱潮,為貧困地區父老鄉親帶去實實在在的實惠。說起消費扶貧,中國電建從2018年起,通過與電商合作,開啟了為扶貧縣洋芋、黑蒜、大棗、核桃等特產帶貨之旅。
一直在帶貨,村民慶“豐收”
農業是中國電建定點扶貧的劍川縣和民豐縣的傳統產業。“高海拔、強光照、良生態、多物種、高品質”是劍川農業的特色和優勢。被稱為“東方龐貝”的民豐縣更是有大棗、核桃、香梨、葡萄干、沙棘等“拳頭”產品。
做強做大特色農業,是發揮劍川縣和民豐縣自身優勢、升級產業、提高群眾收入的必由之路。
為幫助劍川縣和民豐縣提升自身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中國電建通過與電商合作,幫助建立京東劍川館和京東民豐館,從產品質量、服務、采購、分揀、包裝、運輸等各環節全面提升供應能力,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讓全社會消費者都知道劍川民豐風景美,知道劍川民豐特產好,通過“下單”和“逛吃”參與到扶貧事業中來。
另一方面,中國電建大力開展消費扶貧,2018至2019年,購買劍川縣高原蘋果、五彩洋芋、劍川黑蒜和民豐縣農產品大棗、核桃、葡萄干等共計約660噸,金額達到1600萬元。一沓沓大鈔口袋里揣,一年的勞動得到了豐厚的報酬,男女老少樂開了懷。
2019年帶貨告捷,2020年劍川縣和民豐縣農戶種植積極性被充分激發起來。當地村民堅信,在中國電建的幫助下,這將又是一個豐收的一年。
駐村第一書記變“主播”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不少貧困地區農產品滯銷。4月24日,在涼山州金陽縣甲谷村,外面大雪紛飛,但支部活動室里卻“火熱朝天”,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干部、村民們正忙著“直播帶貨”。
在中國電建所屬水電五局派駐對口幫扶點涼山州金陽縣甲谷村第一書記李博的組織下,甲谷村首次在抖音直播平臺以帶貨的形式,宣傳推介甲谷村滯銷特色農特產品,直播當日直銷3000余元,包括花椒、風干牛肉等甲谷村特色產品。
“我自己也曾嘗試過這種帶貨方式,但好一段時間沒賣出去,都打算干點別的了。現在有了駐村工作隊的幫助,訂單越來越多了,這更加堅定了我們把這個產業發展下去的信心和決心。”受到駐村工作隊員精心輔導的當地村民坦言。
自2018年開設網店以來,中國電建水電五局積極推廣“互聯網+扶貧+項目+支部+農戶”的新模式,讓甲谷村廣大群眾的農副產品以最優的價格走出大山,銷往省內外,拓寬了困難群眾增收的渠道。
2018年至今,中國電建幫助甲谷村通過網店銷售,實現營銷額11萬余元。目前,網店銷售平臺運營效果良好,已經與水電五局全國113個項目部完成營銷對接,每月平均能實現銷售額1萬元左右。村集體經濟的形成,有效填補了甲谷村無集體經濟的空白,為脫貧驗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記者 郭航)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