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綜合處處長熊先軍在于北京舉行的2017年中國食品發展大會上表示,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已建成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359個,示范區內企業近12000家,標準化基地5038.5萬畝。2016年示范區出口創匯324億美元,十年間增長17倍,出口食品農產品創匯累計達1260億美元。
熊先軍在回顧食品農產品出口時表示,2007、2008年間,受國際經濟危機和政治格局變化的影響,我國正在增長的食品農產品出口遭遇了一些發達經濟體提出的農獸藥殘留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食品農產品出口快速增長的勢頭受到打擊。為此,質檢系統抓住國內生產方式粗放、基礎薄弱,尤其是有些農業化學投入品不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癥結”,提出了“區域化管理”的新理念,在山東等省率先實施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的建設工作。經過10年的發展,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導、質檢引導、部門聯動、龍頭帶動、全民行動”的示范區工作機制,制定了《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考核實施辦法》,推動示范區規范建設和穩定發展。
同時,熊先軍總結了示范區建設五點經驗:一是創新治理體系,促進質量提升。二是優化產業環境,促進外貿增長。在示范區內,指導地方政府優化和改善出口軟硬環境,提升產業集群出口能力,培育地方特色產品。三是開展品牌培育,提升國際競爭力。四是打造“三同”示范,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是落實精準扶貧,增加“獲得感”。
熊先軍透露,下一步將支持有條件的省、市開展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市建設,打造示范區升級版。(欒國鍌)
轉自: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