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西城文物活化計劃發布第二批利用名錄

      日前,北京市西城區區長孫碩在“白塔夜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論壇中發布了西城區第二批文物活化利用計劃。楊椒山祠、紹興會館、宜興會館、護國觀音寺(本體)、五道廟、云吉班舊址、朱家胡同45號茶室、錢業同業公會、梅蘭芳祖...
      2021-09-27
    • 國貨潮牌競相涌現,為啥紛紛選上海

      國貨潮牌競相涌現,為啥紛紛選上海

      一個精致“90后”具有儀式感的一天,正在生活方式分享平臺小紅書上傳播——
      2021-09-27
    • “二十四史”添“今注本” 300多位歷史學者歷經27年完成

      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典籍“二十四史”又添新版本,這就是中華文化促進會主持編纂,華僑城文化集團聯合出品的
      2021-09-26
    • 讓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交相輝映

      讓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交相輝映

        9月15日晚,山西的張建偉一家來到西安大唐不夜城游玩,璀璨的燈火、雄偉的雕像、精彩的演出、擦肩而過的漢服游客,仿佛一下子把他們拉回到萬國來朝的盛唐時代。“代入感太強了!”張建偉說,“陜西文化令人神往,真是不虛...
      2021-09-26
    • 70余種絲路民族樂器在甘肅敦煌演繹《玄奘西行》

      23日晚,第五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第十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迎賓演出大型民族器樂劇《玄
      2021-09-24
    • 古城活化復興 文化發力惠民

      古城活化復興 文化發力惠民

      他的童年,浸泡在,江南水鄉;裝滿了,百草園的風光,烏篷船的旅程,古戲臺的唱腔……
      2021-09-24
    • 讓國風國潮成為熒屏生力軍

      讓國風國潮成為熒屏生力軍

      在剛剛過去的中秋,以央視中秋晚會、河南衛視“中秋奇妙游”等為代表的電視節目點亮熒屏。中華傳統文化呈現其應有的態度、厚度和溫度,表現出濃郁的文化尋根意識和昂揚的文化自信風貌,使國風國潮成為熒屏生力軍。
      2021-09-23
    • 當代審美融通傳統文化 “中國風”澎湃涌向藝術舞臺

      當代審美融通傳統文化 “中國風”澎湃涌向藝術舞臺

      剛剛過去的這個中秋,溫潤而清新的“中國風”澎湃涌來,又“潤物細無聲”地滲入生活。
      2021-09-23
    • 月圓情圓人團圓——歡慶中秋活動在多國舉辦

      月圓情圓人團圓——歡慶中秋活動在多國舉辦

      在中秋佳節到來之際,多個國家的中國文化中心及中國駐當地使領館等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與當地民眾同慶中國
      2021-09-22
    • 寧夏姚河塬城址可能是西周獲國都城

      寧夏姚河塬城址可能是西周獲國都城

      9月22日,記者從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從出土的“人戎于獲侯”的甲骨文字可以判斷,姚河塬城址可能是西周
      2021-09-22
    • “中國作家館”亮相北京圖博會

      ?走進第28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西二館,入口處“中國作家館”的標識醒目亮眼,展館正中白色書架上,整齊擺放著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紅色經典初版本影印文庫”,一側的紅墻上展示了主賓省廣東省帶來的123部精品圖書,作家出版社...
      2021-09-20
    • 唯玉為禮

      唯玉為禮

       紅山人有“唯玉為葬”的習俗,而且墓葬等級高,如牛河梁第二地點第21號墓,是隨葬玉器最多的一座。墓主人為一老年男性,周身陳祭大量玉器,琳瑯滿目共計20件,卻無任何陶器和石器,而且紅山玉器用料考究、做工精美、造型繁多...
      2021-09-18
    • 贊!“山東手造”各有門道

      中國傳統手工藝注重“材美”“工巧”“器雅”。一件手工藝品,可以拙樸到渾然天成、不露斤斧,也可以繁復、精美到無以復加。
      2021-09-18
    • 觀摩古建筑修繕是什么樣的體驗?

      觀摩古建筑修繕是什么樣的體驗?

      “釘麻揪”“貼金箔”“一麻五灰”......這些聽上去有些陌生的詞語其實是古建筑修繕中的術語。古建筑如何修繕?和我們平時修繕房子有什么區別?9月16日,萬壽寺修繕工地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記者在現場近距離了觀摩體驗了傳...
      2021-09-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