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新消費呼喚家庭新教育

      從上世紀80年代背著水壺臉盆去學校報到,到如今手機、筆記本電腦、iPad成為大學新生標配。幾十年間,中國大學生的“入學裝備”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質條件提升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與變遷,但如今大學校園內越發明顯的攀比風氣...
      2017-08-25
    • 優化工程教育培養應用服務型工程師

      近年來,為了引領世界新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搶占技術發展的制高點,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重塑制造業的競爭優勢。新形勢和新變化向我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轉型升級提出了嚴峻挑戰,也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技...
      2017-08-25
    • 超8成受訪者支持大學“嚴出” 多建議設學業預警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96名受訪者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80 9%的受訪者支持大學“嚴出”,63 9%的受訪者認為“本科轉專科”政策能對在校生起到較強的警示作用,53 4%的受訪者建議大學設立學業預警機制。
      2017-08-17
    • 聚焦·在線教育之亂,“愿打愿挨”不是理由

      在線教育市場存在“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現象,買賣雙方都有點稀里糊涂的感覺,這樣看似相安無事,實則會破壞整個行業的風氣。除了對在線教育的資質要從嚴審核外,還應對在線教育的發展采取促進性原則,體現在立法上,就表現為制定相...
      2017-08-15
    • 中國人才引進的大門越開越大

      這段時間,關于中國“綠卡”的新聞很多。北京、上海、成都、重慶、江西……全國各地紛紛發出首批改版后的中國“綠卡”——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這些成功的申領者來自全球各地,背景各不相同,卻幾乎有著同樣的中國情結和欣喜...
      2017-08-15
    • 教育時評:高校校園有序開放需規則先行

      對于諸多高校而言,應該如何應對高校旅游熱?《法制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業內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王敬波教授認為,高校暑期游客過多,這是一個新的社會問題。從本源上來說,校園是高校教學設施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
      2017-08-11
    • 21所地方高校入選2017年度國家“111計劃”

      日前,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地方高校“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即“111計劃”)立項名單,濟南大學“先進水泥基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上海大學“現代冶金與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等21所地方高校...
      2017-08-11
    • 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轉化

      如果仔細梳理一些教育概念,我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教育需要跟上時代潮流。終身教育和終生學習,通常指從國民教育體系中的教育到貫穿人的一生的學習。
      2017-08-10
    • 大學校園“限游”,不能只把游客當“負擔”

      近日,北大、清華校門口參觀人群排起長龍、“黃牛”泛濫的場面被刷屏,有關大學校園是否應該“限游”再次引起爭論。近些年來,高校游已經成為寒暑假家長帶領孩子出游的一個重要選擇,尤其是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更是家長的首...
      2017-08-10
    • 60.3%受訪家長為孩子暑期生活發愁

      暑假到了,如何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成為擺在許多家長面前的難題。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94名孩子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0 3%的受訪家長為孩子的暑期生活發愁,68 3%的家長在孩子暑期托管上投入...
      2017-08-08
    • 留學繳費“省錢套路”要小心

      2016年,華盛頓大學90多位中國留學生被騙百萬美金學費的案件,震驚了整個留學圈。再過一個多月,準留學生們就要跨出國門開啟留學生活,學費詐騙正是這一階段的多發案件。這背后,《投資快報》記者了解到,在留學繳費部分,長期...
      2017-08-08
    • 朋友圈頻繁曬娃,你怎么看?

      在成長的過程中,絕大多數人可能都經歷過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摧殘”,考試、比賽、測試,一次又一次的成績比較貫穿著整個學生時代。在微信風靡之后,新一代的家長們又紛紛踏入了朋友圈“曬娃”的步伐,三好學生證書、學...
      2017-08-07
    • 暑假成孩子“第三學期” 八成受訪家長給孩子報班

      八成受訪家長給孩子報班 專家:正確引導勿焦慮 尊重孩子是前提。暑假已經過半,對于不少孩子來說,暑假卻并不完全屬于自己。除了玩耍放松,他們的暑假變成了“第三學期”,上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成為孩子們躲不掉的“任務”。...
      2017-08-07
    • 教育思考:“花樣”錄取通知書傳遞什么信息

      眼下,高考錄取通知書正陸續送到考生手中。記者發現,作為高校送給學生的第一份“見面禮”,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在錄取通知書上做文章,使這張小小的紙片內涵不斷擴展。
      2017-08-0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